课件预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3329)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3.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l分,共22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语文”一名始于__________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_____。
3.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4.创造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经验的教师是__________。
5.《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_________中进行。
6.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__________”的教学顺序。
7.清华附小特级教师__________是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法的主要倡导者。
8.专业发展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__________与临床经验上。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习——内在的财富》指出:“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
要有__________和献身精神,这使他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
10.小学语文教师一般是从__________中寻找课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这就
是所谓的行动研究。
11.美国著名教育家__________提出,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教师,“第一个条件需要追
溯他对教材具有理智的准备。他应当有超量的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必须比教科书上
的原理,或任何固定的教学计划更为广博。”
12.就目前而言,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校内教育资源、校外教育资源和
__________.
13.教育交往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__________年通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认为“教学应被视为
专业。”
15.系统科学包括三大原理:整体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和__________。
16.《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
少于__________万字”。
17.《语文课程标准》隐去“作文”的提法,将小学中高年段的写作训练称为
“__________ '’.
18.根据有关心理学实验,小学二三年级通过__________而后写作,可以明显提高书面
语言的表达质量。
19.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__________的课程。
20.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进行__________,使之适合教学。
21.情境的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__________,二是效率高。
22.行动研究主要以__________课题为主。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3.语感
24.信息素养
25.问题情境
26.三维目标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7.简述说课的理论依据。
28.小学阶段应重点培养哪些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29.简述习作教学的一般规律。
30.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哪些能力?
31.新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观表现出哪些特征?
32.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别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3.例论诗歌教学的要点。
34.《语文课程标准》有以下涉及语文知识教学的语句,你是否赞同这些规定?具体的理由
是什么?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
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必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歌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它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5.仔细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分析程教师用了哪些步骤处理此事?
北大附中的程翔老师一次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被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吸引住了。他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分享这份愉悦。
程老师刚读完文章,一位同学“唰”地举起手说:“这篇文章是抄来的!”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同学们议论纷纷,并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她羞愧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程老师经过短暂的思考,立刻转换话题: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好是好。可是……”
“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它。”
“太好了。”
“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说。”
一位、两位、三位……一共有八位同学发言。大家高度评价了这篇文章。同学们的
注意力已经转移,而且发言水平很高。程老师便接着问:“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
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在班上宣读,你们以为如何?”
“太好了!”众口一词。
“那么,对今天第一个给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应该怎么办?”
“谢谢!”“非常感谢!”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程老师的用意,齐声欢呼。
“从今天开始,每周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全班同学轮流推荐。可以拿原文来读,也可
以抄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不过,别忘记注明作者和出处。”同学们会心地笑了,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也舒心地笑了。
从此,程老师所教的班每周有一次推荐优秀文章并宣读的惯例,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课
外作品,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下载说明
!!注意:手机下题库,请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苹果手机必须在浏览器中打开
1.本站题库资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2.历年题库统一以RAR压缩包形式下载!预览内容仅供参考
3.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咱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在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如:题库出错,有错误可以直接通过下放链接入口直接咨询
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咨询入口点击进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