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社会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28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社会发展模式上,“综合发展模式”产生在______之前。( B )1-18
A.经济增长模式 B.协调发展模式
C.城市化发展模式 D.迟发外生模式
2.下列______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内容。( C )2-28
A.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 B.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
C.现代性和社会发展 D.计划和市场
3.发展社会学中的文化学派中,探讨宗教信仰和贵族精神与经济成就的代表人物是( B )2-33
A.麦克莱兰(McClelland) B.葛斯(Geertz)
C.英格尔斯(Inkeles) D.哈根(Hagen)
4.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之处是( D )2-36
A.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
B.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内因
C.看不到社会发展的渐进性
D.坚持“西方文化中心论”
5.后殖民地扩张时期大约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 D )3-42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6.现代社会发展的首要标志是( D )5-84
A.城市化 B.理性化
C.民主化 D.工业化
7.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当城市化水平达到______,城市化进程呈现加快趋势。( B )6-100
A.25% B.30%
C.35% D.40%
8.第一次把公民的基本权利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是( C )7-119
A.英国的《济贫法》 B.英国的《大宪章》
C.法国的《人权宣言》 D.美国的《独立宣言》
9.在15世纪初首次将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教育思想之中的是( B )8-140
A.卢梭 B.弗吉里奥
C.但丁 D.布鲁诺
10.认为理性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感知和逻辑推理能力,这是属于理性的( B )9-153
A.本体论内涵 B.认识论内涵
C.价值论内涵 D.方法论内涵
11.在要素市场中,______是要素市场之首,是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素市场。( C )10-177
A.劳动力市场 B.技术和信息市场
C.资金市场 D.产品市场
12.认为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一样处于从简单到复杂、从同质到异质的进化之中的观点的是( A )12-204
A.斯宾塞 B.涂尔干
C.帕森斯 D.韦伯
13.基尼系数中,代表绝对平等,收入完全绝对分配状态的基尼系数是( A )14-221
A.0 B.0.5
C.0.75 D.1
14.反映贫富差距与其所获得的社会条件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的是( B )14-238
A.财富增值效应 B.马太效应
C.转型效应 D.倒“U”理论
15.调控贫富差距的具体方式是( D )14-239
A.建构税收制度 B.完善保障制度
C.增加社会财富 D.适当转移财富
16.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以及由此酿成的生态危机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的观点的是( C )15-245
A.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B.卡森的《寂静的春天》
C.麦多斯的《增长的极限》 D.英格尔斯《从传统人到现代化》
17.社会失序根据其社会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A )16-257
A.建设性失序和破坏性失序 B.隐形失序和显性失序
C.经济失序、政治失序和文化失序 D.结构失序和行为失序
18.在社会转型期,新规范往往是先有名称和形式,然后才能实际发生作用和效率,即规范的实际控制力会相对减弱,这是属于( A )16-262
A.规范软化 B.规范真空
C.规范迷乱 D.规范缺失
19.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中,______主要是依靠自我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地区。( B )17-279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环渤海地区 D.东海、南海旅游区
20.在社会学的研究中,有按照依附关系进行分层,______属于这种社会分层。( A )18-293
A.基于市场关系的社会分层 B.依据经济收入进行的社会分层
C.依据社会身份进行的分层 D.基于人际互动关系的社会分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提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学术观点的是( AB )1-5
A.丹尼尔·贝尔 B.托夫勒
C.杜克海姆 D.帕森斯
E.斯宾塞
22.“保护主义”学者主张设立______等手段来保护和发展落后国家的幼苗工业。( BD )2-29
A.出口导向 B.关税壁垒
C.进口替代 D.进口限额
E.均衡发展
23.在社会主义取向的市场转型研究中,对中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典型的理论有( C DE )4-68
A.伊亚尔的“新古典社会学理论”
B.斯塔克的“后社会主义路径”
C.简·奥伊的“地方政府法团主义”
D.魏昂德的“地方政府即厂商论”
E.林南的“地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24.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BCE )6-112
A.城市经济发展 B.道路和交通
C.住宅和公共空间 D.城市文化发展
E.城市规模
25.在社会发展中的理性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9-159
A.科学 B.功利
C.契约 D.平等
E.自由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迟发展的正面效应1-13
答:
正面效应是迟发外生型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也被称为 “迟发展优势”。
27.倪志伟的“市场转型论”的基本观点4-66
答:
市场转型论源于倪志伟对波兰尼和泽林尼“再分配经济”概念的借鉴与反思。简言之,市场转型论的基本观点是:再分配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向市场的转型将导致社会分层机制的变迁,具体表现为直接生产者受益增加、政治资本相对市场资本贬值、人力资本回报上升和新的机会结构的出现等。倪志伟指出,市场转型取决于物资调配转向和依赖市场机制的转型的彻底程度。
28.城市物理空间利用的特点6-108
答:
(1)内容物的密集性。城市物理空间包容着大量的人口、房屋、基础设施、车辆及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些内容物的数量和分布密度都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大。
(2)立体化。内容物的密集性推动了城市物理空间的立体化发展。髙层建筑鳞次栉比, 街道、立交桥、地铁、轻轨上下交织,地下停车场、空中花园相映成趣。给排水管道、供气供暖管道、电缆、光纤等管线在地下比肩而行,在高低不等的房屋中上下穿梭。人们工作、居住、出行充分利用了上下不同的空间。整个城市就是一个立体化的世界,并且城市越大立体化越明显。
29.中国的“一元”社会结构11-196
答:
我们这里所说的“一元”并不是指只有城市而没有农村,而是指城乡差别基本消失、城乡壁垒基本消除、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状态基本形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0.简述迟发外生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政府往往成为现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的原因。1-13
答:
(1)现代化启动的突发性以及它们对现代化追求的迫切性,使这些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兼顾许多问题,常常导致社会发展出现不稳定与不协调。
(2)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人民对政治民主化的要求与国家维护政治稳定之间的矛盾;在经济上主要表现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增强国力之间的矛盾;在文化上主要表现为外部引进的现代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不同,迟发外生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并非来自自身内部现代性因素的成熟,而是在外部的压力与威胁下被迫启动的。
因此民间力量的缺乏使政府担当起由上而下引进和推广现代性因素的重担。 在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政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们往往直接干预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现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31.简述门德尔斯的“原初工业化”。5-86
答:
(1)原初工业化是指那些不但增长迅速而且是纯粹为市场而生产的农村工业。
(2)这种农村工业在16至18世纪遍布欧洲各地,其主要特点如下:首先,与“自给自足”的模式不同,欧洲工业革命前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基本是为“远处”的市场而生产。其次,地区专业化非常明显。再者,手工业导致了比较明晰的劳动分工的发展。最后,手工业带来的收入改变了社会结构。
32.简述现代民主的特征。7-119
答:
(1)重视和践行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理念。
(2)普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基本权利。
(3)完善的民主机制: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和制衡机制。
(4)重视法治,司法独立,施行宪政。
33.简述对现代契约观念的内容的理解。9-163
答:
(1)自由意志观念。即契约 各方具有意志自由、利益独立、决策自主和行为自控的特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有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人身、行动和财产并且彼此权利平等的人们才能締结契约。
(2)平等观念。它是一个包括了起点平等、机会平等、交易规则 平等的综合概念。
(3)权利观念。它从人性的角度规定了参加社会活动是人的天赋权利,特别突出强调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4)法律约束观念。即从法律上对交换各方的平等自由关系予以保护并保障契约得以顺利实施。
(5)公平竞争观念。包括竞争规则、竞争机会、竞争环境的平等,以及竞争结果的有效。
(6)理性观念。这不仅意味着契约是人的一种理性行为,而且也意味着市场经济中的人是理性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4.论述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启动阶段和加速阶段存在的相同点和差异点。1-7
答:
一、相同点:无论是其启动阶段,还是其加速阶段,中国社会转型都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即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到思想文化层面的发展过程。
二、差异点:
1、从其启动阶段看,1840年开始的中国社会转型首先发生在器物层面上,其标志是追求“船坚炮利”式现代化的洋务运动;接着潜人到制度层面上,其标志是追求君主立宪式现代化的维新运动;最后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上,其标志是追求以西方民主、科学观念为核心的现代化的五四运动。
2、从其加速阶段看,1978年后的中国社会转型似乎也经历了一个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到思想文化层面的发展过程,即经过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讨论这场思想大解放运动后,中国社会转型经历了国外现代化设备、科技及资金的大量 引进(器物层面);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层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文化层面)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
三、当然,上述两轮由表及里的社会转型过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1、前一轮转型是被动起步的,政府是其社会转型的阻力和障碍,而后一轮转型是主动开展的,政府是其社会转型的推动者和组织者;
2、前一轮转型所经历的不同层面之间存在一种负向联系,即转型之所以相继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到思想文化层 面,是因为前一层面的转型招致失败才深入(准确地说是转移)到下一层面,而后一轮转型所经历的不同层面之间存在一种正向联系,即转型相继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到思想文化层面,是因为前一层面的转型获得成功才深人到下一层面;
3、前一轮转型速度慢并只导致社会的局部变化,后一轮转型速度快且导致社会的整体发展。
35.论述民主化浪潮概念及其三次民主化浪潮的发展。7-123
答:
(1)“民主化浪潮”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表现为向民主的过渡和民主化改革在若干国家同时发生或相继出现而形成的政治现象。
(2)第一次民主化浪潮发生在1828—1926年间,根源于18世纪的美国和法国革命,但真正的国家民主制度却出现在19世纪。在近一百年的民主化进程中,约33个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第二次民主化浪潮发生在1943—1%2年间,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风起云涌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结束了西方的殖民统治,日本、德国、韩国等五十几个国家纷纷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4)始于1974年的葡萄牙军事政变揭开了第三次民主化浪潮,此次民主化浪潮规模最大,席卷了南欧、拉美、非洲的许多国家,使采用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国家增至107个,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58%,此次浪潮余波一直延续至今。
36.论述对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解。15-250
答: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知识经济为依托的工业化道路,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核心、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形态,是当今世界一种新型而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
二、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是要形成以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全新的工业化道路。它具有某些重要特征。
1、它的科技含量高。
2、它的经济效益好。
四、新型工业化的后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新型工业化道路却能够做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1、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就是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产业,因而优先发展这些产业,能够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2、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应用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也将减少或降低传统产业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3、将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直接应用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将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五、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做到:
1、用现代技术,特别是节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迅速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2、开发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 能、沼气、地热等清洁型能源,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动环保的产业化、市场化,促使环保产业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