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1. (2018.17)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就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量子纠缠”现象虽然未被完全认知,但它仍然能够说明
A.物质世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B.事物联系的主观性和偶然性
C.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特点,AC正确。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正确。B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且联系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故不选。
【答案】ACD
【多选】(2015.17)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
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从这些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材料,ABD正确。发展尽管从总体上看是前进上升的运动,但并不总是“线性”、直线上升的过程,C错误。
【答案】ABD
【多选】(2015.18)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A.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B.精确把握事物的度
C.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D.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解析】本题的特点是题干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泛,以“平衡”为考点把与辩证法相关的诸多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反映了考题的综合性特征。也正是因为涉及的知识点多,所以选项中哪些选项与题干有关,就是考生做题时必须仔细加以考虑的方面。“平衡”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即相对静止,C正确。“平衡”是事物在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中的量变,B正确。“平衡”是事物内部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协调,D正确。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这与“平衡”含义不符,A不符合题意。
【答案】BCD
【单选】(2014.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都是有客观规律的。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这就是题干所说的“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而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这就是材料中所说的“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C正确。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都具有重复性,A错误。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不管是社会规律还是自然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B错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所区别,但并不能说它们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难易,D错误。
【答案】C
【单选】(2013.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赶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解析】判断一组关系是否是因果关系,要把握三要素:一是原因和结果是否是现象,二是原因和结果是否前后相继,三是原因和结果是否存在引起被引起的关系。题干的含义是:工程师想到把羊赶出去吃草,从观察羊吃什么草,来确定割什么草,借用了事物的因果关系,通过由果到因的反推来思考,找到两者的联系,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羊吃草”说明某种或某几种草是适合羊吃的,于是可以把这种或这几种草割下来给羊吃。这里,“羊吃草”和“割羊草”都是现象,“羊吃草”和“割羊草”是前后相继的,两者之间满足引起被引起的关系,C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羊吃草”和“割羊草”之间是客观联系,A错误。“羊吃草”和“割羊草”之间是偶然联系,B错误。“羊吃草”和“割羊草”是现象之间的联系,D错误。
【答案】C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