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7710733630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考研 >

考研:历年真题政治讲解分析(二十二)

发表时间:2018-12-05 11:41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多选】(2017.21)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
A.可以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C.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D.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以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解析】苏维埃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不仅面临着巩固政权的任务,而且还面临着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用粮食税制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采取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发展生产。综合来看,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主要有: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ABCD正确。
【答案】ABCD
 
【多选】(2016.21)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A.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B.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C.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D.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解析】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到2016年,正好是社会主义理论提出整整500年。《乌托邦》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而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资本主义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同空想社会主义一样,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也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憧憬和描绘。AB不符合题意,所指内容恰恰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特征,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的方面。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清楚地告诉人们: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及由其而引发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壮大的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力量和通向社会主义新社会的途径。CD正确。
【答案】CD
 
【多选】(2014.21)1926-1927年初,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一年。此时正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和整个苏联燎原般发展,国家经济全面开花,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类繁多,商店、饭馆、咖啡馆随处可见。邓小平到中山大学的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大堆日用品,一日三餐也非常丰富。在此期间,邓小平还认真阅读和摘抄了苏联领导人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许多论述。这一段经历对邓小平后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启示。邓小平与列宁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有
A.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B.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C.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D.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解析】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本题主要考查列宁在第三个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所进行的探索。1926-1927年初邓小平在莫斯科留学时,虽然列宁早已去世,但当时苏联所执行的依然是新经济政策,邓小平在中山大学所学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而这一经历正是邓小平与列宁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有许多相通之处的重要原因。综合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的重要经济思想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两者的“相通之处”主要有: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等,ABD正确。C则是斯大林的经济思想,不符合题意。
【答案】ABD
 
【多选】(2013.21)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实践告诉我们
A.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要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B.发展社会主义,不等于不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C.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
D.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解析】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外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并以多种多样的社会主义模式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社会主义模式被抛弃了,有些教条化的社会主义特征被改革了,有些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了,有些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优秀文明成果被社会主义学习吸收了,但无论风云如何变幻,社会主义事业并没有失败,而是呈现出更加旺盛的活力与生机。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要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发展社会主义,不等于不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ABCD正确。
【答案】ABCD
 
【多选】(2011.20)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A.阶级斗争学说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理论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CD正确,AB不符合题意。
【答案】CD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