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考研 >

考研:历年真题政治讲解分析(四)

发表时间:2018-11-23 15:18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单选】(2012.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解析】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C正确。劳资冲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但与两极分化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造成劳资冲突的原因很多,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说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是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A错误。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B并没有说这一基本矛盾,而生产社会化只是商品经济共有的特征。D与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答案】C
 
【单选】(2010.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解析】任何一个资本家,在开始进行生产活动的时候,都必须首先掌握一定数量的货币,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所以,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的增殖,带来剩余价值时,货币才转化为资本。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在运动中要发生价值增殖,资本家必须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之所以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正是因为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也正是由于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它自身的价值在消费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C正确。
【答案】C
 
【多选】(2016.19)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A.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D.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面上看,似乎是“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却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各个资本家为了追逐无穷无尽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而无休止地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能力远远地超出了消费能力,从而引发了生产过剩式经济危机的发生。所以,并不是“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而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A错误,BD正确。从另一方面来看,资本家为了尽可能多地进行资本积累,总是想方设法地压迫、剥削工人,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资本家)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工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少部分,以致“人民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进一步恶化了市场消费能力,致使生产过剩状况或经济危机更加严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危机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是有着密切关系的,C正确。
【答案】BCD
 
【多选】(2015.20)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
A.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解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量的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实质,即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AB正确。马克思所说的“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则表明,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无论生产技术怎么进步,改变不了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后备军,这种相对过剩人口就成了资本主义生产能够进行的条件之一。C正确。而D所说的现象不存在,因为经常性的庞大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痼疾,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但是不可能彻底消灭失业。
【答案】ABC
 
【多选】(2013.19)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的最新记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之所以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
A.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殖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解析】对金钱的“贪欲“之所以与资本主义联为一体,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对金钱的“贪欲“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或一切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作为资本运动的有意识的承担者,资本家的主观目的就是要通过资本运动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其是“人格化的”资本。在静止的状态下,资本是不会增殖的,马克思指出:“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他(资本家)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78-179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AC正确。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或资本对剩余价值的无休止追逐,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将其称之为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D正确,B错误。因为赚钱并不是人的天然本性,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只有在特定的制度下,人的本性才会异化为赚钱或追逐剩余价值。
【答案】ACD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