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2011.19)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A正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就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B正确。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暂时的、强制性的解决形式。但是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矛盾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发展。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故摆脱经济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D错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不是停留于造成经济危机的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也不把经济危机归咎于所谓人的不变本性,而是透过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进一步揭示思想动机背后的社会经济关系,指明资本家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正是资本的逐利性和扩张性使资本家唯利是图乃至铤而走险,C错误。
【答案】AB
【单选】(2016.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D.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解析】所谓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要是指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金融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在由自由竞争进入到垄断阶段之后,金融垄断资本获得了进一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自由化促使由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金融寡头发生分化,以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垄断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独立发展,金融垄断资本通过形形色色的金融衍生工具(即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巧取豪夺,使财富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正是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A正确。至于BCD,虽然它们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也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但它们的影响要么是微不足道的,要么就是非直接的。因而,从题干来看,只有A是切合题意的。
【答案】A
【多选】(2016.20)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分割的世界经济体系也随之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B.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C.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D.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来讲,其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地域乃至国家的种种限制,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所以,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A正确。其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推动力量只能是市场主体、是跨国公司,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成长的跨国公司,则不仅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而且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B正确。其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通过经济体制变革,即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投资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大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正确。至于“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虽然有可能使许多微观企业一步步通过发展、积累而成长为跨国公司,但微观企业的各种创新对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影响终究是微弱的、非直接的,D错误。
【答案】ABC
【多选】(2015.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
A.公众生活规制
B.公共事业规制
C.社会经济规制
D.反托拉斯法
【解析】应该说这一题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偏、比较细,主要考核了考生的记忆能力。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考生对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相关内容比较熟悉,通过排除法也可以做对本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本题考的是第四种形式中的“微观规制”。所谓微观规制主要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反托拉斯法。即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一整套规范性的法令,以禁止竞争性行业的垄断,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二,公共事业规制。这类规制主要针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包括电力、电信、交通、天然气、自来水等一些公用事业。其三,社会经济规制。这类规制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竞争秩序和行为、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劳工权益、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BCD正确。至于A,教材所说的微观规制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只有上述三种类型;再者,考生审题时注意题干所说的“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这自然不包括“公共生活”规制,因此可排除该选项。
【答案】BCD
【多选】(2011.1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
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一元化
【解析】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一是通过“参与制”实现在经济领域的统治。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它能使金融寡头支配着比自身资本大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本,把国民经济许多部门的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控在自己手中。二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对国家机器的控制。这种联合有多种途径,如金融寡头直接出马或委托代理人到政府任职,或收买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或聘请官员、议员、将领到公司任职等等,三是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影响和左右政府的内外政策。此外,还通过新闻媒体、教科文体等组织对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广泛的思想渗透,力图从精神上控制全体国民。但是由于资本主义是建立在阶级对立基础上的社会,它不可能实现全体国民思想意识的一元化。ABC正确,D错误。
【答案】ABC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