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薪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边际生产力:最后追加的生产要素单位的生产率称为边际生产力(或边际生产率)。
2.边际收益递减:在生产的两个要素中,如果其中一要素不变,另一个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那么,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所带来的收益是不断减少的。
3.效率工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保留工资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
4.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5.激励因素:就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某种东西,它对一个人是否愿意做什么事情有重大影响。
6.保健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
二、填空
1.生存工资理论基本内容要点:从长远看,在工业化社会中工人的工资等于他的最低生活费用。
2.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满意)、保健因素(不满意),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
3.期望理论:M=V*E。
三、简答
1.工资基金理论的基本内容(要点):
(1)工资不是由生存资料决定的,而是由资本决定的
(2)在工资基金确定后,工人的工资水平取决于工人人数的多少
国家制定最低工资法保护了少数收入最低的工人,损害了多数工资比较高的工人的利益,这就是工资基金论的结论。
2.效率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效率工资理论所需要探究的是工资水平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效率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保留工资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
(1)效率工资有利于减少劳动力的流动
(2)效率工资有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
(3)效率工资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
3.消除心理不平衡的主要方法:
(1)员工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投入以恢复心理平衡
(2)员工可以通过改变其产出以恢复心理平衡
(3)员工可以对其投入与产出进行心理曲解
(4)员工可以通过离职或要求调到其他部门工作,以恢复心理平衡
(5)员工可以另换一个报酬与贡献比较低者作为自己的比较对象,以恢复心理平衡
(6)员工可以对他人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心理曲解
4.按劳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工资仍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但要借助于商品、货币、价值、市场等范畴来施行
(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工资分配应以企业为单位,企业有工资决定与分配的自主权
(3)劳动者个人工资水平由企业的有效劳动与个人劳动贡献双重因素决定
(4)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与经济效益
(5)建立工资谈判机制,工资水平及其增长以及工资构成等由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谈判决定
5.效率工资理论的运用,需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效率工资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对雇员的激励与监督问题,消除员工的偷懒、欺骗行为,这是实施效率工资的首要目的
(2)实行效率工资是有条件的
(3)要考虑企业和员工是否共同遵守互惠原则
(4)实施效率工资,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效率工资实施的条件,注意与其他激励手段相互配合,设计出与企业相适用的激励组合
(5)要主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人的行为过程就是需要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满足的过程,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和爱的需要
(4)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7.保健因素的内容(职工非常不满的因素):
(1)公司的政策和制度
(2)技术监督
(3)与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
(4)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
(5)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
(6)工资
(7)职务保障
(8)个人的生活
(9)工作条件
(10)职务地位
8.激励因素的内容(职工十分满意的因素,与工作本身有关):
(1)工作上的成就感
(2)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
(3)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
(4)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5)工作的发展前途
(6)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
9.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要调动工作积极性,必须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1)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10.经济人假设的内容(亚当.斯密)(相当于X理论):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
(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
(5)天生懒惰,厌恶工作
(6)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
(7)安于现状,反对改革
(8)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
(9)不大聪明,易于受骗
11.社会人假设的内容(梅奥):
社会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员工要求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获得基本的认同感,人际关系是形成员工身份感的基本要求。
12.复杂人假设的内容:
不仅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是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年龄与发展阶段的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处境和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13.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内容(相当于Y理论):
(1)人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和娱乐一般自然
(2)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3)激励在需要的每一个阶梯上都起作用
(4)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
(5)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才能只发挥了一部分,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6)人的需要有低级到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义
(7)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更好地适应环境
(8)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来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一种威胁,造成不良后果
(9)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致的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