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学实验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实验的准备阶段;实验的实施阶段;实验的结果处理阶段。生物学实验的准备阶段 该阶段的重要任务是确定实验课题和设计实验方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是上好实验课的基本保证。实验准备一般包括制定实验教学目标、选择实验材料、实验预试和布置预习实验等方面。实验的实施阶段 该阶段的重要任务除了有效的组织实验外,还包括引导学生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以及仔细收集实验数据。实验的结果处理阶段 该阶段,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在认真实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如实地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作业,严防抄书、抄图和互相抄袭等。
2. 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实验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实验计划等。其中实验方法是特别要考虑的内容。采用的实验方法应尽量减少人为或偶然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设计实验方法时,除了考虑要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之外,关键是要设计对照实验。
3. 实验的实施 观察、描述、测量等实验方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力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在实验中要尽量减少误差。生物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描述和绘图。生物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
4. 生物科技活动的指导能力 选择生物科技活动内容时应考虑的问题 首先应理解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和生物科技研究的共同特征;其次应该理解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和生物科技研究的差异。最后应该理解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和生物课程的关系。生物科技活动的类型 根据活动内容分为观测考察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栽培饲养型活动;参观访问型活动;竞赛游艺型活动。根据培养目标分训练实践技能的活动;指导探索的活动;独立探索的活动。生物科技活动程序的安排 活动前阶段:任务是发动和准备;活动阶段:目的主要是培养创新能力;活动后阶段:任务是分析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创新的见解。生物科技活动要注意准备表述 首先要使用准确的科学术语;其次要有较高的起点;第三要选择巧妙的切入点;第四不仅要论点明确,更要论据充足。
5.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加涅和肯普都认同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学设计的取向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学设计必须研究相关的学习心理,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一,认知学习理论也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理论为依据。教学设计也需要教师经验。
6. 教学设计的特征 指导性;统整性;可行性;创造性。
7. 教学设计的模型 第一代模型肯普模型;迪克和凯里模型;影响最大的是加涅提出的。教学设计的模式都关注学习者、教学目标、策略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8. 生物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学习任务的分析;学习者的分析;确立作业目标;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制定;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把握血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处理教学内容,高瞻远瞩;客观地分析教学问题。
9. 备课原则 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备课的程序和步骤 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其次要全面熟悉教材;第三要充分了解学生;第四要列出各个教学事件赖以完成的媒体材料及活动(教学顺序的确定;教学活动程序的建立;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选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要撰写教案。备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备课的创新;二是注意德育思想和生物学史知识的渗透;三是注意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四是备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10. 生物课堂教学的特点 互动性;认识性;生成性;科学性。课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关注目标;规范语言;及时评价;把握节奏。课后反思包括以下内容 反思成功经验;反思失败的原因和不足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的变化。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