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美学》章节知识三

发表时间:2019-01-24 11:20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三章

一、原理部分
(一)内涵和特征
1、定义: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对象化感性形态 
◆逻辑分类形式 
2、不同的界定方式:
◆美的形态 、审美风格、审美类型、审美范畴、人生境界说 
◆我们为什么选审美形态:广泛性和普适性、 统摄性、历史性。
3、特征
◆ 生成性 :①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②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贯通性 :指民族文化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兼容性 :是以一定存在形式和审美风格为特征,以人生样态和境界为底蕴,以审美情趣贯彻其中的有机整体。
◆二重性: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二)形成和发展
1、审美形态的历史性
◆是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 
◆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 
◆东西方审美形态初步形成分别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 
2、审美形态与思维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象数思维
◆古希腊人乃至整个西方主要思维方式:抽象思维
3、审美形态与语言
◆语言文字分为:表音和表意文字。 
◆汉字是代表性的表意文字,重视词汇,长于抒情,具有形象性和完美性。拉西语系重语法,叙事和论证,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思辨性。 
◆表音文字是理性的产物 
4、审美形态与文化 
具体体现在宗教和哲学思想方面,哲学思想更为重要。
◆西方审美形态的孕育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审美文化则具有世俗化特征。
◆西方审美形态的发展早期的美和悲剧以精神性、理性为核心;中国的人生哲学几乎不变 “中和”思想的贯穿。
 
二、优美与崇高 
(一)优美
是最早被人类认识、最一般的审美形态。在西方早期,美和优美往往混为一体。因此,在广义上,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和荒诞等形态,但在狭义上,美则主要指的是优美。 
1、优美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本质)。包含社会性内容。
◆特点: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表现;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内容和谐化一;审美体验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  
2、对优美的理论探讨
◆在古希腊时期,优美与节奏、和谐、对称等紧密联系。
◆近代以后,博克仍然从表面特征上总结优美的特性。
◆康德和席勒已经把物性与人性结合起来考虑。 
◆不同领域中优美的不同特点:
自然领域:优美主要表现在自然对象感性形式的和谐性。
社会领域:现实对实践的肯定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 
艺术领域:和谐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 
(二)崇高
对立冲突。 
1、崇高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在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中体现伟大超越的人生境界。 
(1)最早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研究的是18世纪的博克。 
(2)崇高是一个相对弱小却代表正义与善的主体与强大的敌对势力奋斗抗争的过程,通过这种奋斗与抗争展示人的精神与力量。
(3)崇高体现人生超越的审美境界
(4)崇高的具体体现:人与自然的对立和超越;人与社会的对立和超越
◆特征:
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2、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古希腊时期,郎吉努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的把崇高与优美并列讨论 。
◆“崇高”正式作为美学范畴是博克;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是康德,康德把崇高分为力学的崇高和数学的崇高,看到崇高与人的不可分离性。
◆现代以来,由于对整个理性精神的逆反,“躲避崇高”成为一时的潮流。崇高的当代转向表现为,崇高的超越不在那遥远的彼岸或是神圣的理性之中,而就在于我们自身的生命,强调日常真正的生命体验。
(三)优美和崇高的比较 
1、联系
都是基本的审美形态,都是人的社会实践的存在方式,崇高在对立中展现出了人的存在,而优美则强调了和谐与人的存在,实则是殊途同归。从审美价值来说,都能使人有所得。
2、区别
◆体现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两种人生境界。
优美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崇高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主体在实践中的冲突和对立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作为主体的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
◆崇高和优美的事物在量的规定性上的形式差异。
◆崇高的审美形态的具体体现,由自然、形式上的规定性,进而发展到社会伦理生活中去。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