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1、审美需要
◆定义: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观照自己的精神要求。
◆特点:①人所独有的生命需要。 ②是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
2、审美理想
◆定义 :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特点:①形象性。 ②稳定性。
◆作用:①决定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选择及审美判断。②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审美趣味
◆定义:个人在审美活动和评价中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特点:①个性差异。先天气质类型,后天生长环境等等都会造成独特的个体性。 ②主要因素是后天社会条件。
◆“趣味无争辩”观点的分析:(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
①是否充分反映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
②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
(二)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4、是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统一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1、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以主体为根据和目的的特殊主客体关系。
◆ 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
3、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获得情感体验。
◆内在的包含“真”、“善”、“终极关怀”,是从整体上赋予人生意义。
4、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它是一种超越性的、自由的、应然的存在方式
二、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1、美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
2、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
◆审美主体不可能离开审美对象而孤立地存在
◆主体的审美感觉与审美能力是在与对象的人化关系中产生并得到确证。
◆人的“主观感觉”包括审美感觉与这种感觉的社会性,是长期实践活动的历史产物。
3、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小结: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所以可能并具有现实性的根本条件。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特点:◆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定义:主体陶醉于客体,心灵受到震撼的独特精神状态。
特点: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
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指一种最高的存在状态。一种摆脱束缚的自由状态。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1、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色彩、线条、形状
2、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转化
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才现实的生成。
而主体越是忽视自身的现实存在,越有助于对象的存在。
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非实体性:审美对象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
开放性:指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三、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理论概述
1、游戏说
◆ 代表人:席勒
◆主要观点:游戏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是人性的主要标志。这种游戏是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它由生命力的盈余推动。
◆评价:揭示了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间的关系,肯定审美发生的生理性基础,这些是合理之处;缺陷在于,完全忽视了对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把游戏与审美几乎等同。
2 、生物本能说
◆代表人:德谟克利特、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达尔文、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审美的发生来源于人的本能。
◆评价:合理之处在于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说明审美发生有其生物性基础。缺点:把动物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忽视了对社会根源的探讨。 3、巫术说
◆代表人: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弗雷泽<金枝>
◆主要观点: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只是适应巫术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评价:用巫术说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缺陷是不能把审美发生等同于艺术起源,即便巫术是促成艺术发生的一种因素,却绝不会是唯一因素。
4、劳动说
◆代表人:普列汉诺夫
◆ 主要观点: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普列汉诺夫的观点:①劳动先于艺术②劳动使审美要求由潜在转化为现实。③审美能力也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一致。比如节奏。
◆ 评价
解释出劳动在艺术和审美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它没办法解释由物质生产到精神审美的中间环节,而这个中间环节正是审美活动的特性所在。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1、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
◆工具的出现 。
◆工具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运用工具的劳动与人的意识互相促进。
◆工具的历史因素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进,即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人又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2、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
在审美发生中,巫术礼仪活动应该是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中介因素。
◆巫术活动是原始人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最集中地表达原始人根本利益的一种符号形式。
◆ 巫术对审美发生的重要意义。
巫术的神圣性和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主体意识。
巫术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巫术活动的操演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产生。比如绘画,舞蹈。
◆巫术原则与艺术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逼真的模仿
模仿是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 ,这正是审美态度。
3、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
◆最重要的标志: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
审美意识: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原始意识的特征
具体中包含着抽象性。早期文化文物的修饰物。
蒙昧中渗透着真实性。
神秘中凝聚创造性。
◆原始意识是孕育包含审美意识在内的人类各种意识的母体。审美意识在原始意识的解体中逐渐确立。
(三)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
自觉的审美活动基本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审美创造
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①固定性装饰②非固定性装饰
3、原始艺术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雕刻:最早在叙利亚发现的卵石小雕像,成熟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 。
◆绘画:多是动物形象.
◆音乐与舞蹈:古乐器,绘制图案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