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史》常考八
发表时间:2019-01-21 09:58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
(1)定义: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
(3)商品经济的类型: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
品经济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定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商品的自然属性)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社会属性)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4、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
(1)构成:生产资料的价值+新创造的价值
(2)物化劳动=具体劳动:以生产品形式存在的已经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
(3)活劳动=抽象劳动: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新消耗的抽象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反比)
简单劳动:不需要专门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文化技术的劳动者从事的劳动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表现为倍加的简单劳动。
(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①、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①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大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自身也具有价值。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顾客用十元钱购买了五斤苹果,表明货币是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保存起来。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只能是真 金白银。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世界货币: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世界货币一般为贵金 属(金银),少数信誉好的纸币如美元、英磅等可以在较大范围里流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从根本上说是以其黄金储备为基础的。
二、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形成的条件: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2、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的表现
(1)商品不符合社会需求,无法销售,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
(2)商品部分符合社会需求,或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私人劳动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生产者的命运,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a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波动的原因:受供求关系影响)
3、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引起生产者的分化◆
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产生的前提:一是自由劳动者,二是作为资本的货币
(2)产生的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3)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资本积累的实质:用暴力掠夺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并迫使劳动者沦为雇佣工人。
资本积累的途径:一是暴力掠夺土地(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二是海外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契约劳工、鸦片贸易等)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资产阶级革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选择)
(2)工业革命彻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选择)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