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史》常考七
发表时间:2019-01-21 09:55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两对基本矛盾的关系: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原因:决定和制约着其它各种社会矛盾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2、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阶级的本质就是私有制条件下产生的各种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能够占据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革命;
2、还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改革、改良。
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1)革命的实质——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
(2)革命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
(3)革命的三种类型——地主反对奴隶主/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先进阶级斗争落后阶级),奴隶起义/农民起义(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者)
(4)革命基本形式——暴力◆
(5)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
2、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
(1)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2)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革命阶级在革命中锻炼成长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
(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改革的实质: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进行的变
革。
2、革命与改革的区别◆
性质——质变与量变(或部分质变);
路径——统治阶级自上而下与被统治阶级自下而上;
手段——暴力与和平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发展并巩固现社会制度;
(2)为新制度的诞生做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3)可以带来思想观念的巨大改变。
4、社会主义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区别
(1)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主动的、自觉地,阶级社会改革是被动的,自发的
(2)立场:社会主义改革为人民,阶级社会改革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3)结果:社会主义改革可以在制度范围内解决自身矛盾 ,阶级社会改革只能缓和矛盾,无法在制度范围内解决矛盾
五、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广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精神文化
2、根本特性:创造性、自由性、兼容性
(二)文化的社会功能:信息,塑造人,促进社会发展,认识
(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的本质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人性和人的本质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人的本质由社会属性决定:
1、人与动物相区别——人的本质是劳动◆
2、人与人相区别——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一致, 2、人的活动导致社会发展变化,
3、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是一致的 4、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①是
历史的创造者;而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坚持英雄史观,认为
注: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合。它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
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还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选择)
一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三是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应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
注: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三、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个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杰出人物促进历史发展,反面人物阻碍历史发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主要是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