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史》常考三

发表时间:2019-01-21 09:39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
(一)联系
1.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3.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发展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消亡的事物。
2、新事物能够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既克服了旧事物的消极因素,又吸收了旧事物的积极因素;
(3)新事物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群众的支持。
(三)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和方法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方法论 特征 根本区别
辩证法 联系 发展 认为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形而上学 孤立 静止 认为外因(外部矛盾)起决定作用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源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A规律内容: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
变化发展。
B对立统一规律的地位——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宇宙根本规律?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单选)
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单选)
 
对立统一规律狭义上指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广义上还应包括内外因辩证
关系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不平衡性原理三个方面,以上统称矛盾
四大原理。以下是四大原理的具体内容。
1、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1)原理内容: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不等于斗争性;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方法论要求:斗争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斗争
(3)例证: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或中美关系),既要看到双方在意识
形态、国家利益等领域根本对立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双方在经济文化上相互交流、相
互影响、和平共处的一面。
2、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矛盾的两个层次
(1)原理内容: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
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既要重视内因的决定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的影响。
(3)例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也要
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地引起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3、普遍性和特殊性①——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注:① 普遍性又叫共性,特殊性又叫个性。
(1)原理内容: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3)例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要
注意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4、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内容: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多个矛盾存在,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它处于服从地位的叫次要矛盾。
同时在矛盾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属于矛盾次要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②。
注:② 均衡论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均衡用力;一点论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例证:
A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已是次要矛盾。
B就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言,公有制是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二)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③
注:③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开始的,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1、规律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④。
注:④这种渗透主要表现在,有时总的量变过程中也会包含阶段性或局部性质变。
2、方法论要求:既要注意量的积累,又要注意质的提高。反对激辩论和庸俗进化论⑤。
注:⑤割裂质量变两者关系,在哲学上容易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两种错误倾向。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政治上表现为冒险主义;而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政治上表现为改良主义。
3、例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脚踏实,注意量的积累,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实
现跨越式发展,促进质变的发生。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①
注: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其外在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 规律内容:
①事物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两次否定,跨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才能臻于成熟完善。
②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对自身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
2、方法论要求: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和特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批判继承)。
3、例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
1、因果联系
(1)定义:时间上先后相继、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对立统一②
注:② 哲学上在表达两个概念的关系时,经常用到对立统一这一表述,所谓对立就是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一般答定义即可;所谓统一就是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表达模式一般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必然性和偶然性
(1)定义: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不确定的趋势。
(2)关系:对立统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 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由事物内部矛盾或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偶然性由外部矛盾或次要矛盾次要方面决定。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 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到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内容和形式
(1)定义: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合,形式是表现内容的方式。 (选择)
(2)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形式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
(3)应用:反对过分强调突出形式的形式主义和完全抹煞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
5、本质和现象
(1)定义: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
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2)关系:对立统一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真相正面表现本质,假象反面表现本质。
(3)方法论要求: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