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史》常考二

发表时间:2019-01-21 09:37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主要由唯物论和辩证法两部分内容构成,唯物论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12345:
一个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两大特征:联系、发展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①
四条原理: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特殊性、内因/外因、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
五个范畴: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现实性/可能性、形式/内容、现象/本质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1)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
注② 由于革命导师表达习惯的不同,出现了同一哲学概念多个名称的现象,这里不去细究这些概念的差别,可以简单地认为:物质=存在,意识=思维=认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第一性问题(本体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同一性问题(认识论)----(可知论、不可知论即怀疑论)
注①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谁决定谁。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就叫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
二、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世界可否认识。凡是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可
以认识就是可知论,反之叫不可知论。
2、一元论与二元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1)一元论认为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源,二元论则认为有物质和意识两个本源。
(2)一元论又可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两种基本形式。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认为世界统一于意识,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有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流派、特点、观点及代表人物详见下表:

唯心主义类型 主要特点 代表人物及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内在、大脑、主观 王守仁:心外无物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 外在、神秘、客观 黑格尔:绝对精神 朱熹:理在事先
宗教神学一般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世界观:把某种具体物质当作世界的本原
方法论:朴素辩证法
中国阴阳家:五行说、元气说
德谟柯利特:原子论①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②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世界观:唯物主义
历史观:唯心主义
方法论:形而上学
费尔巴哈:否认意识能动性
赵翼:英雄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唯物主义
方法论:辩证法
马恩列斯毛邓江胡语录
注① 这里的原子是虚构的,是设想中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原子是建立在科学发现基础之上的。
②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四大局限:机械性(用力学解释一切)、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看问题)、直观性(脱离实践)、不彻底性(历史观上唯心)。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2)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3)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将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局限性
(二)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物质定义: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内涵的意义(“三个划清”):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新—旧唯物主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三)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割裂运动和静止两者之间的关系,容易导致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绝对主义认为静止就是绝对地不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四)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1、本质(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基本特点:客观实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①
注① 实践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形式,还有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等多种非基本形式。
4、实践的作用:
(1)导致自然界的二重化:自在自然——人化自然
(2)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