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因特网上的大众传播:以因特网为传播渠道、以网民为传播对象的新闻传播、广告传播、书籍传播、电影传播可统称为因特网上的大众传播.
新闻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新闻技术是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具有适宜于进行大众传播的形态的各类新闻产品并向受众提供新闻信息传播故去的整个作业过程赖以实现的技术基础、设备及其应用的总和,是为新闻行业服务的一整套技术体系。早期的新闻技术体系只包括报纸印刷技术和新闻传递技术两个分支;现代的新闻技术体系已发展成为包括印刷出版技术、 广播电视技术、新闻通信技术、网络多媒体传播技术等分支。遍及新闻采编、图片处理、音像制作、新闻资料数据等各项新闻业务的专门技术体系。
新闻技术基本上是一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有关信息的产生、检测、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显示、识别、提取、复制、利用的技术。新闻技术则是针对具有相对特定性质的新闻信息实施上述各类操作的技术。新闻行业的技术改造正是在信息技术革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方兴未艾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恶大背景下展开的。
●新闻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新闻技术基本上是一种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中,最有代表性新兴技术是”3C”技术,即传感(collection)技术、通信(communication)技术和电脑(computer)技术.
●印刷技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代的雕板印刷,宋的胶泥活字印刷,15世纪中叶荷兰人科斯特尔和法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这种金属活字采用铅合金铸成,制成“凸版”,铅合金的熔铸温度高达400到500度,又称“热排铅印”
●1807年英 斯坦厄普发明了第一台金属印刷机,德 柯尼希将蒸汽动力用于印刷机
1867美 布洛克 研制成功 双面轮转印刷机
●最早的平板印刷技术是石印技术(1796法 泽内费尔德)1904 俄 鲁贝尔 胶印技术“冷排”
1914年,胶印轮转机试制成功。1921 德 生产出第一台 卷筒纸双面胶印机
●1904年美国 弗莱明 二极管 1906年美国 德*福雷斯特 三极管
●1920年,世界上第一家私营商业广播电台——KDKA广播电台在美国匹兹堡市开播.
●1936英国从亚历山大宫开始播出电视节目
●电视台制作节目,一般要经过 演播室录像 和 中心机房后期制作 两个阶段
●中国的广播节目80%以上是 录播
●广播电视节目最后一环是受众接收环节
1959年,我国就试制出第一部调频广播发射机。我国的电视制式PAL
1977年,中央电视台一套全部改为彩色播出。
●1844年3月24日,美国人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议事厅发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封电报.
1902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成功实现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信号传送。这是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起点
1876年,美国人 贝尔 取得了电话机的发明专利。在世界范围内,电话站通信量的80%
通信网的三要素。
终端设备:作用是将通讯讯息内容转换为电信号、光信号。电话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终端设备,
传输设备:作用是实现信号在空间的传递输送。分两类:中继传输系统(实现信号在空间长距离的传递输送,电缆、光缆、微波、卫星)和用户传输系统(由中继传输线路向用户终端设备的传递,双绞线、电缆)
交换设备:实现网上终端设备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通信连接。是通信网的中枢,它把终端设备和传输设备提供两点间的通信可能性转化为直接现实性的网上通信。
●当代信息传输的三大光柱:光纤、微波、卫星通信。
●1842年,英国的贝恩发明了有线传真装置。1902年,无线电光电传真装置研制成功。
实行从热排铅印到冷排胶印的印刷技术改造的关键是解决”冷排”问题.
“冷排”实际上就是“照排”,即运用照相工艺在可感光的版基上排版,完成印版制作。
●实现冷排的技术装备——照排机 经历了 四代机型的变换过程。
●1967年,日本经济新闻社 制定了实现自动冷排作业的ANNECS(报纸自动编辑排字系统)计划委托美国的IBM公司的研究开发部门-联邦系统事业部负责开发,历史三年。
1974年,中国启动“748”工程,“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到1995年我国90%以上的报纸使用了激光照排的冷制版技术。
报社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实际上是报社内部的一个电脑网络,用来处理报社内部的新闻业务工作和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它是实现报社编辑出版、经营管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型高科技继承环境。
●报社印刷技术改造的成果——激光照排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被纳入报社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可被称为”印刷厂照排车间管理系统”或”印前处理系统”.
广播电视技术改造和报社技术改造的区别。
对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来说,似乎并不像报社那样在技术改造方面有明确的阶段划分和具体的目标任务。这是因为,广播电视都是在20世纪才诞生的新媒体,广播电好似技术一向是各个年代中的“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部分,以致处于不断的技术改造过程之中。另外,相比而言,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改造上的欠账要比报纸行业少,所以无需像印刷技术改造一样,在一个阶段中集中投入以求追赶装备的国际水平。
●卫星直播电视:实际上是一种卫星通信业务,即使用卫星直接电视信号传送给家庭用户.
非线性编辑系统(NLE:Nonlinear Editing System)指的是使用盘式存储媒体进行编辑的数字化音频视频后期制作系统。
世界第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是1970年在美国出现的。我国在90年代引进,不但可以完成一台多媒体电脑的工作,还集成了电视台节目后期制作机房中的多种传统设备的功能。
电视台使用非线性编辑的好处:1)能随机存储素材.2)素材管理方便.3)组织节目制作方便.4)操作方便.
数字音频广播: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是一个欧洲尤里卡计划研究项目,开始于80年代。
中国DAB广播1996年在广东佛山试播。
DAB广播的优点是:音质纯净优美,抗干扰能力强,所占用的频带窄,能提供数据传送等新业务.
●DAB广播能提供数据传送业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种数据广播.
最早的数据广播英国BBC
使用最广泛的有自己独立通道的数据广播是寻呼。
●
数字电视节目的优点是:1)清晰度高.2)音频效果好.3)抗干扰能力强.4)占有频道窄.
●1990年4月7日,“亚洲1号”通信卫星有中国长征3号火箭发射成功,中央电视台足以转发器。
●有线电视系统:是指单独或混合利用电缆、光缆或微波的特定频段传送电视节目的公共电视传输系统。
1964年,北京饭店安装了中国的第一套CATV实验系统。到90年代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有线电视网。
新闻单位通信技术的改造,一方面可表现在新闻工作者个人为工作所准备的通信工具上,另一方面,可表现在整个新闻单位在业务工作中所使用的通信手段。
●中国的、公用电话通信网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话网,全国电话普及率为10%
●ISDN综合业务数字通讯网,在目前情况下,使用ISDN是快速访问因特网的最佳途径.
1996年中央电视台开始使用ISDN,用于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报道。
●电脑环境中的多感觉。
集成化、数字化、交互式。离散媒体、连续媒体。多媒体、多媒体产品、多媒全传播
●人们往往有一种简单化的看法,认为”多媒全就是多感觉”.
●多媒体诚然可以提供多感觉,但多感觉并非就是”多媒体”.多媒体特指一种电脑技术,只有在电脑环境中的多感觉才具有多媒体的意义.
●多媒体特指一种电脑技术,只有在电脑环境中的多感觉才具有多媒体的意义
●单一多媒体,又称局部多媒体、孤立多媒体、独立多媒体.
●分布式多媒体,又称网络多媒体.
●被动显示,又称线性显示.
●交互式显示,又称非线性显示.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用户主权,或者说实现了不同程度上的用户化。
●电脑控制、集成化、数字化、交互式是多媒体技术的四个本质特征.不可或缺的是电脑控制和数字化.
●多媒体产品可分为套装型、网络型、剧场型三种类型.
一个系统技术系统被称为多媒体系的重要条件是:该系统是由电脑控制的系统;该系统是集成化的系统,都是数字化系统
多媒体系统的显示是交叉式的。离散媒体:以空间维度为基础的媒体。连续媒体:时间
”超媒体”是一种特殊的超文本.超媒体结构中的讯息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不是超媒体的信息类型更多,而是指”超文本性”,即文档之间存在链接关系的意思.
●“全球网”“万维网”:1989年瑞士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实施。
它的成功建立在三个至关重要的观念之统一上:
“出版自由”观念、资源统一定位、统一服务界面
因特网:是由多种电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以及其他电脑网络彼此互联而形成的全球性电脑网络.
因特网上的大众传播:以因特网为传播渠道、以网民为传播对象的新闻传播、广告传播、书籍传播、电影传播可统称为因特网上的大众传播.
●因特网上的团体传播,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因特网上的聊天系统可实现实时的团体传播。非实时的团体传播则是通过因特网上的公告板服务。
上网媒体:
多媒体技术的四个本质特征:①电脑控制、②集成化、③数字化、 ④交互式。,又称非线性显示.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用户主权,或者说实现了不同程度上的用户化。
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 1993年出版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指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是一个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量信息的、有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
因特网的全面开放性:对用户开放、对服务提供者、对网络提供者、对未来的改进开放。在因特网上,借助全球技术,网民中以进行传播基本形态谱系中的各种传播,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因特网上的团体传播,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因特网上的聊天系统可实现实时的团体传播.非实时的团体传播则是通过因特网上的公告板服务. 新闻组中的信息传播是一种无国界、无把关人的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信息传播.”新闻稿”不过是网民”随愿即传”,送上网去的讯息,没有经过审核,也没有为其真实性承担责任的法人,其内容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性.像交谈、聊天这样的实时服务,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同步交往联系,可以统称为对话服务.像电子邮件、公告板服务这样的非实时服务,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异步交往联系,中统称为消息传送服务.
●以因特网为传播渠道,以网民为传播对象的新闻传播被称为因特网上的新闻传播.
怎样看待新闻组中的新闻稿?
答: 新闻组中的信息传播是一种无国界、无把关人的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信息传播.”新闻稿”不过是网民”随愿即传”,送上网去的讯息,没有经过审核,也没有为其真实性承担责任的法人,其内容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性.
为什么因特网的”综合传播媒体”功能是上网传统媒体是”综合信息服务机构”的立身基础?
答:1)这种综合,建立在以人类传播行为基本功类型的综合的基础之上.
2)这种综合,还表现为对传播过程中信息呈现形态的综合.
3)这种综合,也表现在对信息传播的内容的综合.
4)这种综合,尤其表现为对一般商品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的综合.
在“多媒体加因特网”的传播技术体制下,新闻单位信息改造的任务是什么?
答:在”多媒体加因特网”的传播技术体制下,新闻单位的技术改造任务在于为把传统媒体转化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综合信息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了这一技术改造任务的新闻单位,已不再是现在意义上的报社,或广播电台,或电视台,而是一个通过因特网,以多媒体方式向网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全新类型的社会机构.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