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31、我国中等学校实施培养目标及对策?
答:我国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既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向社会输送具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劳动力,又要为高一级的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为完成这双重的培养目标,中等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应采取的总体对策是:既要保证中等教育的独立性,使学生接受中等教育后便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能直接为社会服务,又要保证受完中等教育的学生在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之前能有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能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
培养目标使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来实现的,而教育活动主要是围绕着课程的设置来进行的,而课程的设置是按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进行的。
32、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多、简、论述P118~122)
答:㈠学制的建立必须以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依据。㈡学制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㈢学制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㈣学制的建立要以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为依据。㈤学制的建立要参考以往的学制和国外的先进经验。
**33、现代中等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P122)
答:㈠实行弹性学制成为中等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向;㈡加强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㈢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如:我国中等教育结构中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比例为4:6,我国中等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调整结构);㈣推迟文理分科,改革高考制度。
如:“半个人”、“半个中国人”文理分科过早所带来的偏科,高考制度改革。
34、对弹性学制的本质分析?
答:①实施弹性学制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对传统学制的一种根本性革命。弹性学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联系社会、竞争向上的意识和全面素质的提高。②实施弹性学制更有利于贫困学生完成学业。③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35、中国现行中等学校教育制度有那些特点?
答:现行的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整个学制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6、中等教育的任务?
答:中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只是和某些基本的生产技能。
37、中等教育的修业年限?
答:普通中等教育的修业年限一般为6年,其中初中3年,高中3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修业年限为2~3年。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也有的是4年、5年。有的中专也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2年。职业中学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限一般为3年。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2~3年。
38、有关课程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P137~139)
答:⑴课程即学科或科目
这是对课程概念的最传统的理解。
《辞海》中的“课程”词条明确指出“课程即教学的科目。可以指一个教学科目,也可以指学校的或一个专业的全部科目,或指一组教学科目”。⑵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
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⑶课程即目标。“课程即目标”的观点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学生最终能力的发展。
*39、(简、辨析P139)课程的变化?
答: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传统的观念相比,课程的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呈现以下趋势:即从强调学科知识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从强调目标、计划、结果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材、人与环境等多因素的整合;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40、课程理论的优点与缺点?
包括:⑴学科中心课程论;⑵儿童中心课程论;⑶学问中心课程论;⑷问题中心课程论。
答:⑴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并按各自所具有的逻辑和系统独立地、并列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从学校一产生,学科中心课程论就发展起来了。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优点是根据学科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化遗产;有条理地学习合乎逻辑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充分发展人的智力;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学科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易于评价。缺点是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性,学习时往往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偏重学科知识结果的传授,而忽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的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学科较多,对学生来说,难以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与统一。
⑵儿童中心课程论
儿童中心课程论主张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用儿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问题等组成的课程,其学习形式时通过儿童的活动,解决问题。儿童中心课程又称活动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他提倡“自然主义”,倡导“自然教学论”,主张采用摆脱封建统治影响的“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培养“自然人”。
儿童中心课程论的主要优点是:从儿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学习活动是积极的,活泼的;注意将学习与生活环境密切联系,将生活、经验、社会课题和其他丰富的内容吸引到学校课程中来,有利于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注意从活动、经验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缺点是不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⑶学问中心课程论
学问中心课程论主张将经过精选的具有高质量知识内容组成课程,同时通过学问研究方法提供给学生学习,使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的认识方法。学问中心课程论主张按“学科的结构”来设计课程,吸取了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学问中心课程论有以下优点:在理解学科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学生将比较容易理解学科的内容,而且便于记忆。如果理解了基本的科学概念,那么就能恰当迁移到理解其他概念和领域,像科学家进行探究那样进行学习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问中心课程论的缺点使:它过分强调学术课程,忽视了实用,因而不能适合相当一部分将来不能成为科学家而准备就业的学生的要求。
⑷问题中心课程论
问题中心课程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课程,打破学科界限,从问题出发,把二三门学科结合起来构成课程。其主要形式分为核心课程和以生活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核心课程介于学科课程和儿童课程之间,打破学科界限,从问题出发,把二三门学科结合在一起,通过一系列活动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这种课程既强调内容,又强调学生的兴趣与活动。以生活问题为中心的课程基本上与核心课程相似,所不同的是,课程内容侧重于生活问题,每次教学活动不必安排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一个班的指导工作不是由一个教师来担任。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