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41、中等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对策是:㈠德育方面;㈡智育方面;㈢体育方面;㈣美育方面;㈤劳动技术教育方面。
42、在实现中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中学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二是职业高中、技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三是学生的中途辍学问题。
4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4、学制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
45、由纵向划分的学校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制。
46、(P116)我国的学制是典型的单轨制。
47、美国的学制也是典型的单轨制,它是在双轨制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48、1862年(清同治元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新式学校。
49、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明确规定大学、中学和小学,分级分科,逐渐递升,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为我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0、(P128)《壬寅学制》经改订,并于1904年颁布施行,称为《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51、癸卯学制与壬寅学制一样,也是参照日本学制制定的,具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属性。
*52、癸卯学制的意义:(可能分析P129)
癸卯学制的实施“完成了中国教育由古典向近代化的转轨,极大地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最终使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的道路。
*53、壬子癸丑学制的本质、作用。(P129)
答:壬子癸丑学制毕竟使一个对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学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新学制,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除旧布新、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
53、壬戌学制。(P130)
答:壬戌学制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意义突出地表现为它的弹性和灵活性以及“谋个性之发展”思想的提出。《壬戌学制》的主要特点是:修业年限较短,中学分级分科,大学不设预科,整个学制富于弹性,有较大的伸缩余地。这些对普及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和适应各地的不同情况都是有利的。壬戌学制框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蓝本。因为它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部学制。虽然此后对它进行了整理、修改和增删,但其后的学制基本上承袭了它的思想,保持了它的体系和特色。
54、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它既包括教学科目,又包括这些科目的教学顺序和时间。
*55、(多)对于课程,从不同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分类。典型的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等。
56、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至今,已出现了三种典型的学科课程: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和综合课程。
57、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它也常常被称之为“经验课程”。这种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58、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是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为逻辑范畴划分的。其中,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59、(多)综合课程是一种包含着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课程要素、并将这些课程要素以某种方式与一个主题、问题或源于真实世界的情境联系起来的课程。根据课程的综合程度,可以将综合课程进一步划分为科际课程、多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综合课程、主题课程。
60、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掌握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并把握和解释问题的全息的视野与方法。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