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生物制药技术》重点串讲七

发表时间:2018-12-31 14:29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30制备原生质常用酶:(1)纤维素酶;(2)果胶酶;(3)崩溃酶;(4)半纤维素酶;(5)蜗牛酶。
31测定植物原生质体活力的方法:(1)根据形态特征判断其活力;(2)活体染色法;(3)荧光染料活体染色法。
32植物细胞分化培养基与原生质体培养基的差别:(1)分化培养基中只有蔗糖为碳源,不加渗透压稳定剂;(2)原生质体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高于细胞分裂素浓度,分化培养基正相反;
33植物细胞融合的特点:(1)可以实现远缘杂交,获得种间杂种,克服有性杂交配系不亲和性;(2)可获得另一亲本非整倍性杂种或胞质杂种,且获得的遗传变异范围极广;(3)一次操作可实现两个以上亲本的融合作用;(4)可获得呈现双亲个体基因型总和的杂种;(5)可形成有性生殖障碍植物种间杂种;(6)获得具有不同后生遗传变化亲本的杂种。
34筛选植物杂种细胞的方法;1)遗传互补筛选法;(2)抗性互补筛选法;(3)利用物理特性筛选法;4)利用生长特性筛选法。
35.动物细胞培养包括:(1)组织块培养法;(2)细胞单层培养法;(3)单细胞分离培养;(4)二倍体细胞株培养。
36二倍体细胞特征:(1)具有两倍性染色体(2n),组型正常;(2)培养条件下呈有限生命力,不能无限期分裂繁殖;(3)无致癌性。
37动物细胞融合过程的促融因素:(1)病毒诱导融合;(2)PEG诱导融合;(3)电场诱导融合;(4)聚乙烯醇分离心力也能促进融合。
38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过程:取数量(107-108个/ml)的两种亲本细胞充分混合,离心除去上清液,取下层细胞悬液0.1ml,逐滴加入0.4ml370C的40%PEG溶液,370C静置90s,缓慢加入5-10ml无血清培养液,轻摇离心管4-5次,离心去上清液,按每0.1ml融合混合液加25ml完全培养基,以每孔0.1ml分装于96孔培养板及每孔0.5ml分装于24孔培养板上,于370C CO2培养箱中培养之。
39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融合过程:动物细胞破碎后,经差分分离出线粒体及溶酶体等细胞器,或采用生化技术分离出的DNA,mRNA,逆转录酶及其它生物大分子并将其包装成脂质体,然后按完整细胞之间的融合方式,将脂体与另一种细胞融合,即或获得相应杂种细胞。
40杂种动物细胞筛选系统及方法:(1)HAT选择系统;(2)抗药性筛选系统;(3)互补选择法;(4)原位杂交法;(5)基因探针选择法。
41动物杂种细胞遗传表现型:(1)互补作用是指两种亲本细胞生物学特征在杂种细胞中共同表达的现象;(2)激活作用是指一个亲本细胞的非活动基因在杂种细胞中得到表达的现象。(3)消失作用指亲本细胞某些遗传性状在杂种细胞中消失的现象;(4)激活与消失作用指在杂种细胞中原亲本非活动基因被激活,而同一亲本某些遣传性状同时消失的现象。
42MCAb的基本特性:(1)MCAb为高纯度单一抗性,检测灵敏度极高;(2)可通过杂交瘤大规模培养进行生产;(3)杂交瘤可用液氮深冻法长期保;(4)可在分子水平上解析出存在于病毒表面的抗原或受体;(5)可用不纯抗原制备纯MCAb;(6)但MCAb专一性太强,难于检出微生物突变株,有时不能产生与抗原交联的功能易受PH、温度及盐浓度影响,又亲和力较低,半衰期短,又需长期持之以恒的艰苦工作。
43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1)体外培养法;(2)体内培养法。
44.无血清培养基分类:(1)基本合成培养基;(2)基本合成培养基加生长因子;(3)基本合成培养加组织抽提物。
45微载体培养的优点:兼有固定培养与悬浮培养双重特点,培养过程细胞产物量与常规单层培养相同,通过增加培养罐体积即可达到扩大培养规模的目的,减少厂房及设备投资,节约动力消耗及人力,又便于对反应系统进行检测控制。
46利用有限稀法筛选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于克隆前一日向96孔板中加入0。1ml细胞悬液,于37℃CO2培养箱中温育,然后从阴性孔中吸取细胞计数,用完全培养基稀释成30个/ml加入96孔板中,每孔0.1ml,余下细胞再稀释成10/ml,再加于两块96孔板中,每孔板中,每孔0.1ml。再制备3个/ml细胞悬液,加入另外两块96孔板中,将上述各板置37℃CO2培养箱中培养2-3周,待出现可见细胞集落后,检查培养液中抗体活性,选出阳性孔,扩大培养,如上法进行反复克隆,直至选出纯杂交瘤细胞为止。
47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1)细胞生长缓慢,易受微生物污染,培养时需用抗生素;(2)动物细胞较微生物大得多,无细胞壁,机械强度低,适应环境能力差;(3)培养过程需氧量少,且不耐受强力通风与搅拌;(4)在机体中,细胞相互粘连以集群形式存在,培养过程具有群体效应、锚地依赖性、接触抑制性及功能全能性;(5)培养过程产物分布于细胞内外,反应过程成本较高,但产品价格昂贵;(6)大规模培养时,不可套用微生物反应的经验;(7)原代培养细胞一般繁殖50代即退化死亡。
48.深冻植物细胞复苏后测其生命活力与存活率的三种方法:
(1)再培养法:将复苏后细胞立即接种于新鲜培养 基上再培养 ,同时测定细胞增殖量,愈伤组织形成情况及人化为新植株能力;
(2)二醋酸光素染色法:用1滴0.1%荧光素染料溶液与一滴化冻后细胞悬浮液混合,活细胞染色,死细胞不着色,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计数得细胞总数,用紫外光显微镜观计数得活细胞数,据此可计算出冻存细胞存活率;
(3)TTC法:根据活细胞内脱氢酶可将氯化三苯四氮唑还原为for mazam,后者溶于乙醇而不溶于水,故前者与冻细胞保温反应用乙醇抽提,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收度,用以判断细胞存活率及生活力。
49.动物细胞固定化培养的优点:(1)细胞可维持在较小体积培养液中生长;(2)细胞损伤程度低;(3)易于更换培养液;4)细胞和培养液易于分离;5)培养液中产物浓度高,简化了产品分离纯化操作。
50.中空纤维培养器优点:(1)细胞生长密度高;(2)营养牧质可有效分布,代谢产物可及时排除;(3)细胞培养可达数日,易于实现连续培养;(4)细胞分泌蛋白质浓度高;(5)反应器体积小并可用于培养多种细胞。
51.1961年,醇学委员会将酶分成六类:(1)氧化还原酶;(2)转移酶 (3)水解酶;(4)裂合酶;(5)异构酶;(6)连接酶或合成酶。
52.固定化醇的优点:(1)稳定性比天然醇高 (2)反应后酶与底物易于分开,并可长期反复懊用(3)反应液中无残留醇,产品易于纯化,产品质量高; (4)易实现转化反应连续化和自动控制;(5)酶的利用效率高;(6)转化过程基本无三废排出。
53.固定化选用的载体或基质需符合的条件:(1)固定化过程不引起酶变性;(2)对酶碱度有一定的耐受性;(3)有一定机械强度;(4)有一定亲水性及良好稳定性:(5)有一定疏松网状结构、颗粒均匀;(6)共价结合时具有可活化基因;(7)有耐受酶及徽生物能力:廉价易得。
54.共价结合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重氮化、迭氮化、酸酐活化法、异硫氰酸酯法、双功能试剂臣应、澳化氰活化法、硫交换法、醛胺缩合法、四元缩合法、金属整合法、醚氯反应、异氰酸反应、烷基化反应及硅烷化反应等。
55.选择固定化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1)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醇应用的安全性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2)固定化酶操作稳定性是固定化方法能否实施工业化的重要依据;(3)固定化方法的成本也应考虑。
56.天然酶固定化后话力下降的原因:(1)活性中心重要氮基酸与载体结合;(2)酶的空间结构变化; (3)酶与底物结合时产生空间位阻。
57.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醇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凝胶包埋法及傲囊化包埋法;
(1)凝胶包埋法是使酶定位于凝胶高聚物网格中的技术,其基本过程是先将凝胶材料与水混合,加热使溶解,再降至其凝固点以下的温度,然后加入预保温的酶液,混合均匀,再冷却凝固成型和破碎即成固定化酶;
(2)微囊化包埋法是将醇定位于具有丰透性膜的微小囊内的技术,其基本制备方法有界面沉降法及界面聚合法两类。
58. 固定化酶反应器:(1)搅拌罐型反应器;(2)固定床型反应器;(3)流化床型反应器;(4)膜型反应器;(5)鼓泡塔型反应器;
59.固定化酶的形状:(1)颗粒状固定化酶;(2)纤维状固定化酶;(3)膜状固定化酶;4)管状固定化酶;(5)微囊状固定化酶。
60.细胞固定化技术(1)载体结合法;(2)包埋法;(3)交联法;(4)无载体法;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