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外国文学史》章节知识二十四

发表时间:2018-12-26 10:46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五节  乔伊斯(爱尔兰)
艺术特征:
1、对称的结构
2、刻画人物时采用反复观照的方法,让人物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出现,从而像一幅反复着色的油画一样,逐渐形成完整的形象。
3、叙述视角独特。采用个人叙述,从两种或多种叙事焦点与叙事角度,自由随意地叙述“故事”。
4、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开辟了欧美当代小说的新篇章
5、注重表现人的人心世界的潜意识活动,对后来西方文学的影响很大,普鲁斯特被尊称为现代小说大师.
6、语言有旷达、高雅、细腻、婉转的特点
一、其人其书
爱尔兰作家,20世纪现代派文学巨匠和意识流小说大师。
《都柏林人》:第一个短篇小说集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中篇小说,是乔伊斯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是他正式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被认为是《尤利西斯》的前奏曲。首次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手法。主人公斯蒂芬
《为芬尼根守灵》: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代表长篇:《尤利西斯》书名是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俄底修斯的拉丁文名幻化而来的。被认为是一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崩溃的史诗”,是“关于一个社会无可挽回的分崩离拆”。主人公广告承揽员布鲁姆是个平庸的资产阶级市侩、斯蒂芬、莫莉三人的巧遇,构成了庸人主义、虚无主义和肉欲主义的三结合,而这种结合正是都柏林社会也是现代西方社会中人格破碎、庸俗猥琐和精神崩溃的深刻写照。
二、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
20世纪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被称为是“意识流”的百科全书,它的发表标志着作者意识流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它有如下特征:
1、作者采用荷马史诗《奥德赛》情节平行的结构,反衬现代西方人的卑微、苍白、渺小。
2、作者抛弃了单向型意识流手法而将其发展为交错型意识流。作品中三股意识流互相交织,在亲情和家庭的焦点上汇合,构成一幅多彩的画面,折射出都柏林社会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
3、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
4、作品还运用平行类比和象征的手法。
他以荷马史诗《奥德赛》作为本小说总体结构的框架,并且把两部史诗融为一体;天空中阴云密布,象征着人类的种种罪恶。
5、乔伊斯还运用了多种语言,还打破传统的语法和句法的束缚,独创了一些词汇。

第六节 福克纳(美国)
美国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
《喧哗与骚动》的小说结构、人物形象与叙述手法。
1、整部小说由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叙述着不同,所以又被称为:“班吉部分”(1928年4月7日)、“昆丁部分”(1910年6月2日)、“杰生部分”(1928年4月6日)和“迪尔西部分”1928年4月8日)。
2、其颠覆了平铺直叙的 :
(1)小说构思巧妙,结构奇特,采用了“对位式结构”。
(2)纯熟地运用了意识流手法。
(3)从叙事角度看,小说时空倒置,寓意深刻。
(4)使作品的故事、人物、结构与人们熟知的某一典故大体平行,令作品在神话原型这一参照系前得以突破具体内容的限制,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时空的意义。
(5)语言别具风格,善于运用南方方言。

第七节  萨特
一、其人其书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的领袖,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
理论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存在主义小说:
《恶心》:采用的是日记体、自叙体。主人公青年历史学家洛根丁
《墙》:存在主义的化身伊比埃塔
三部曲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包括《理性的时代》、《延缓》、《心灵之死》
二、理解后简答
“境遇剧”
1、20世纪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给人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2、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之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之为“自由剧”。
萨特的境遇剧共有11部:
《苍蝇》:取材于古希腊戏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三部曲《俄瑞斯忒斯》中的第三部《报仇神》。苍蝇象征邪恶。
《毕恭毕敬的妓女》:一部反种族主义的剧本。体现了作家“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主张。
《禁闭》:主要人物是三个鬼魂—一男二女:加尔森(男)、伊内丝和艾丝黛尔
简析《禁闭》的主要思想内容。
20世纪存在主义代表作家萨特创作的“境遇剧”《禁闭》,是一出哲理意味很浓的名剧。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有:
1、该剧描写的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有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作奸犯科。死后在地狱里继续为非作歹,不得安宁。他们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猜疑忌恨,相互妨碍牵制,谁也不能如愿。
2、他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能置对方于痛苦境地,每个人都成了对方的地狱。
3、地狱实际上是作者所熟悉的资本主义社会,地狱中鬼魂与鬼魂的争斗和利害冲突,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畸形关系。“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句名言。
以《死无葬身之地》为例简析“境遇剧”的特色。
1、境遇剧的特点: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2、在《死无葬身之地》中萨特让人置身在最艰难的情境中,即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5个游击队员抵抗暴力,维护民族和人格尊严,宁死不当叛徒,决不出卖同志。游击队员们并非生就的英雄,只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而“自由选择”了自己的“本质”,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了自己的选择并确定了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简析《死无葬身之地》的艺术特征。
萨特的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艺术特点非常鲜明:
1、现实主义成分较突出,算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2、又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境遇剧”。剧中通过几次波澜的设计,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人物在特定境遇中选择了自身的人生道路。
3、场景和对话要而不繁,简短有力,既有戏剧性,有意味深长。

第八节 贝克特 (爱尔兰)
一、其人其书
20世纪50年代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
被评论家誉为20世纪的杰作的是:
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无名的人》
成名作:《等待戈多》
独幕剧:《剧终》
两幕剧《啊!美好的日子》:剧本突出表现了人的精神麻木。
二、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等待戈多》的主题
《等待戈多》是20世纪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成名作。
1《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
2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以《等待戈多》为例说明荒诞剧的主要特色。
1、荒诞剧的主要特征有: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2、《等待戈多》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剧中人物、场景、戏剧动作都显示了这一点。
3、《等待戈多》中完全抛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从表面上看,根本没有戏,但这不可思议的东西却恰恰是《等待戈多》独特的艺术手法。作者采用的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
4、《等待戈多》一反传统戏剧要塑造个性鲜明的形象要求,剧中人物全都个性模糊、性格破碎。以两个流浪汉形象为例。
5、重复手法的运用。
6、该剧的语言荒诞离奇,没有逻辑可言,剧作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作者通过非理性的夸张,利用各种舞台手段让舞台形象、灯光、道具“说话”,把内在的思想变为视觉形象,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

第九节 纳博科夫(俄裔美国作家)
一、其人其书
美国实验小说的最有影响的先驱。
代表作品
第一阶段:《马申卡》:处女作;《绝望》标志着作家自己独特风格的形成;《礼物》。
第二阶段:《普宁》、《左侧的勋带》、《洛丽塔》等。

第十节  海勒 (美国)
一、其人其书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
主要作品:
《出了毛病》:主人公斯洛克姆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
《像戈尔德一样好》:人们把混乱当成了秩序,把不正常当成了正常。主人公:犹太后裔的知识分子布鲁斯•戈尔德。
《第二十二条军规》:西方评论界之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主人公尤索林。
二、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涵。
1、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通过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战争和官僚机器的疯狂、荒诞,并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达到一种形而上的艺术境界。
2、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令人莫测高深”。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个圈套。
3、这条军规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
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形象。
1、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
2、尤索林是荒诞与疯狂社会中的清醒者。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促使他进行痛苦的思考。他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正义感。对于疯狂的世界,他一直进行着道义的评判。
3、由于他在本质上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因此,在保存自己的过程中变得胆小如鼠。
4、尤索林信仰的丧失,理想的落空,英雄气概的消亡,都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日趋衰败并渐渐走向衰亡。
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艺术上典型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点。
1、小说结构散乱。作者采用的是一种类似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
2、从叙述方式上看,全书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节若断若续地进行拼帖,而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
3、小说是一出疯狂的喜剧。喜剧效果中又透着黑色,对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第十一节 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一、其人其书
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
第一篇短篇小说:《第三次忍耐》
短篇小说:《周末后的一天》
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有人把这部小说看成是《百年孤独》的前身。
短篇小说集《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用夸张的笔调揭露了拉丁美洲的独裁统治。
中篇小说《恶时辰》:写一个城镇由于出现揭人隐私和诽谤别人的匿名帖子而酿成的悲剧。
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品写了西班牙移民的后代布恩蒂亚家族的兴衰与马孔多由开拓到繁荣、再次毁灭的历史。
第二部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
中篇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讲述了一个由于谣传和猜测致使无辜者惨遭杀害的故事。
第三部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二、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及作品的寓意。
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主要表现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1、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2、作品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简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异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人间与鬼蜮的界限,使全书弥漫着魔幻氛围。
2、小说的叙事角度颇有特色,从叙事角度看,小说总体上是一种倒叙的风格,但小说情节铺展的逻辑起点却是“现在”。
3、小说采用了环形结构。
4、小说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大量运用象征、暗示手法。
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