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外国文学史》章节知识二十三

发表时间:2018-12-26 10:43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重要作家
第一节 概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在思想上有以下特点:
1现代派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2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
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艺术特征的特点:
1象征性。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外化。
2荒诞性。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揉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荒诞形象具有特殊的概括力。
3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一)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 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理念世界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3 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
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俄国“极端真诚的诗人”勃洛克:《十二个》(长诗)
意象派的代表(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
美国的宠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隐逸派(象征主义派生出来的另一个诗歌流派):
创始人:翁加雷蒂
代表作家(翁加雷蒂的两位弟子):夸西莫多和蒙塔莱(分别于1939年和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 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3 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4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
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
奥尼尔的主要作品:
《琼斯皇》: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毛猿》: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三)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
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20年代产生于法国,它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达达派诗人:布勒东(创始人)、阿拉贡、艾吕雅。他们都是一些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不满资本主义现实,主张改革现存制度,同时又有浓厚的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达达主义:来自罗马尼亚的法国诗人斯当•查拉为首的艺术小集体)
超现实主义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表现“超现实”,所谓“超现实”是由梦幻与现实转化生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他们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并提出“自动写作法”来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
(五)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
1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2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
3“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4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
5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加缪的主要作品:《局外人》、《鼠疫》
简析《局外人》的现代意识。
《局外人》是20世纪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创作的。
1《局外人》是反映“荒谬世界荒谬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义作品。局外人莫尔索对一切都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面孔,说了许多无所谓的话,做了许多无所谓的事,萌生了许多无所谓的念头,但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
2莫尔索那些介于“有所谓”和“无所谓”、“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的表现,是一种在荒谬世界无可奈何的表现,也是对现实恶势力的揭露。
3作者以“局外人”为题,正意反说,包含辛辣的讽刺。莫尔索荒谬言行和心理,说明他是消极地对抗荒谬社会的真正的局内人。
波伏瓦:(法国女作家)《女客》、《第二性》
(六)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
4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此派作家作家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和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熔为一炉,同时他们又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特别是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他们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
(七)未来主义: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里内蒂。
文学艺术的主题上: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等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
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
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
(八)垮掉的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叫》。
代表作家:
杰克•凯鲁阿克:《小城镇与大都会》
金斯堡:《嚎叫》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 统戏剧流派。
2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3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
(1)荒诞、抽象的主题。
(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
(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4)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尤奈斯库(《秃头歌女》、《椅子》、《犀牛》)、品特、阿尔比、贝克特
(二)新小说派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60年代影响跨出国界。此流派在思想上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柏格拉森的生命哲学和胡塞尔的现象学影响,艺术上则对意识流小说和超现实主义文学有所继承,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
法国女作家萨洛特:第一个写新小说
西蒙:有“新小说派之父”之称。成名作:《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布—格里耶:新小说派的旗手,也是国际笔会推选出来的当代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小说《窥视者》:获法国1995年的“评论家奖”。
代表作:《橡皮》
(三)黑色幽默:
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
4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
其它作家: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第二节 艾略特
一、其人其书
第一个创作阶段(第一首诗歌到1922年发表《荒原》前):《一位女士的画像》、《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第二创作阶段(1922年《荒原》发表至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教前,即“荒原”阶段):《荒原》、《空心人》
第三创作阶段(即荒原后阶段):《四个四重奏》《荒原》(共五章):
第一章《死者的葬仪》:诗篇一开始便写西方人虽死犹生的荒芜景象。
第二章《弈棋》:诗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以女性及其情欲为主体去展示西方文化堕落的景象。
第三章《火的布道》(又译《火诫》):写男性及其情欲。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以象征情欲泛滥与死亡的“水”为主题意象。
第五章《雷霆的话》
二、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荒原》的思想内容。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是诗人把他对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经过意识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戏剧色彩又富于启示录式的内心独白。
1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展示出一个失去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状态。在没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堕落为干涸碎片,世界之夜已进入夜半,世界之夜弥漫着黑暗。
2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思索扩展为对历史的透视,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诗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诗来震撼荒原人这个上帝缺席的现实,诗人之诗为我们传来了上帝回返的讯息,如此,《荒原》也才不是那种虽死犹生的绝望。荒原意识也就是危机意识,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来拯救荒原。
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
1、此诗在其现代题材的表面结构下,隐含着一个相对应的神话结构。
2、大量运用文学的与历史的典故。《荒原》中的题辞和各章标题,或者取自古希腊神话和宗教仪式,或者指向文学作品的故事,抱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3、体现了诗人“非个人化”的创作主张,即诗人不直接在作品中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感的场面化和具体化,这便是他那著名的“客观对应物”效果。
4、把诗中的人物放到戏剧化的场景中。
5、诗人通过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无法或者无需表达的思想。
6内心独白的运用,广泛地运用自由联想。

第三节 卡夫卡 (奥地利)
一、其人其书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卡夫卡创作的小说主要有3部分:
一、生前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判决》、《司炉》、《乡村医生》、《在流放地》《饥饿艺术家》、《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 作品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及变形后的遭遇及悲惨结局,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二、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短篇小说:《一场斗争的描述》、《乡村教师》、《地洞》整篇小说都是写一只人化了的动物的内心感受,它表现了小动物的恐惧心理和生存环境的非理性。
三、生前未发表过的3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孤独三部曲”)
《美国》:(原名《生死不明的人》)小说在形式上受流浪汉小说的影响,用狄更斯的传统叙述手法,揭示了西方社会的生存状态。主人公卡尔。
《诉讼》:主人公银行襄理K
《城堡》:表现了“卡夫卡式”小说的典型特征。
卡夫卡短篇小说的分类
第一类:揭示社会现实得荒诞、非理性,人的自我存在的痛苦和原罪感,如《判决》、《乡村医生》。
第二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在重重压迫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致异化的现象,如《变形记》。
第三类:描写资本主义社会里中、小资产阶级人物找不到出路的孤独、苦闷情绪和无能为力的恐惧感,如《地洞》
第四类》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反对异族侵略,在某些方面还反映了对祖国、民族的失望情绪,如《在流放地》
二、理解后简答
卡夫卡式:
1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为后来的现代派文学开创了先河。
2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
3“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性、象征性、佯缪性、冷漠型和意识流、自传色彩。
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1、荒诞下的细节真实。如《生死不明的人》卡尔的遭遇,揭示西方人生存状态;《诉讼》每个细节都显得比较荒诞和不可思义;《城堡》、《美国》、《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都贯穿着社会批判主题,正因为这一主题所以细节就比较真实。
2、怪诞:《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引起别人的讨厌,最后产生了消灭自己的决心,虽然情节显得怪诞、奇怪,但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欲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3、象征:《城堡》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神秘、异化力量的象征。
4、自传色彩:卡夫卡从小在家受到压抑、胆小脆弱,又追求美好,但却常常失败,内心幻想浓重;《地洞》中表现小人物胆小心理,权威不可抗拒,障碍不可克服,孤独不可忍受,真理不可追求。
简述《城堡》的寓意。
《城堡》是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创作的。
1、《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第四节 普鲁斯特(法国)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代表作:《欢乐与时日》
《追忆似水年华》(传奇色彩,意识流小说的里程碑):
思想主题:
1、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是描写,展示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与历史变迁。
2、对人的内心奥妙的探索,对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的展示,是一份自我心灵成长长史诗。
3、体现世界本质的“生命之流”具有不可分割的无限性。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