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外国文学史》章节知识二十二
发表时间:2018-12-26 10:39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二节 高尔基 (苏联)
一、其人其书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道路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早期:一种是浪漫主义:取材于民间传说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
一种是现实主义:《切尔卡什》
第一部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标志着高尔基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
1905年革命准备时期和革命时期: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底层》
1905年革命以后到十月革命期间:
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主人公阿辽沙
十月革命后:
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三部:《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高尔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是那一时代“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
二、理解后简答题
1、简述母亲尼洛芙娜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尼洛芙娜是由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
(1)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
(2)革命者常在她家里聚会,她从恐惧变为习惯,自发地认为革命事业是对的。出自母爱,她主动承担了送传单的任务,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游行儿子被捕之后,她到城里与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熏陶,她已经从爱儿子扩展到爱同志,送传单是工作的需要了。
(3)母亲被捕,彻底完成了这一形象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转变。
意义:母亲的转变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了革命理论和运动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2、综合论述题:为什么说《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以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
(1)作品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新的主题)
(2)作品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巴威尔: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他本来走的也是父辈的道路,但革命改变了他。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关心母亲和同志。在“诏地戈比”事件中他提议罢工,由于还“不会说明真理”,建议未被接受。
②“五一”游行中他举着红旗走在最前头,表明他斗争的无畏和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
③法庭斗争使这个人物显出了他的全部光辉,他的演说义正词严,是向制度宣站的檄文,说明他已具备高度的理论水平和革命胆略。他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革命家形象。
(3)全新的创作方法,《母亲》是高尔基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在革命的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它即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产阶级的斗争,又充满革命的激情、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辉,是一部现实主义为主而又结合浪漫主义的作品。
综上所叙《母亲》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不愧为是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第三节 马雅可夫斯基(苏联)
长诗《列宁》的艺术特色
1以叙事为主,同时又注入大量抒情和议论成分,包含着强烈感情色彩和政论性质,把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达到叙事清晰、思想深刻、感情强烈的艺术效果。
2平静的叙述和强烈的事情相结合,历史事件和自传因素相结合。
第四节 帕斯捷尔纳克(俄国)
《日瓦戈医生》
第五节 肖洛霍夫 (苏联)
一、主要作品:
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
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和《浅蓝的原野》
1926—1940完成:《静静的顿河》(代表作)
1932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
1956年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二、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一个人的遭遇》的主要思想内容。
1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描写了主人公安得烈•索科洛夫痛苦而坚强的一生。通过主人公的娓娓叙谈,表现了对战争的回味和思考。
2因为书中的主人公是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中部最普通的一员,所以他的遭遇才更能引起共鸣,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3作者通过“严酷的现实”来表现法西斯侵略战争给广大苏联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对侵略者的仇恨。
简述葛利高里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
1他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这个善良、勤劳、纯朴的哥萨克身上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品质。
2葛利高里身上又带有哥萨克世代的种种偏见。
3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犹豫动摇,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结果只能脱离人民,落得一个悲剧的命运。
典型意义:这个形象的悲剧实质上是他以独特的哥萨克气质、哥萨克的传统偏见和自私要求对抗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悲剧。这一形象,反映了哥萨克历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1广阔的史诗画面。小说对顿河村庄日常生活和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同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造成一种内容浩繁、人物众多、画面壮阔、结构宏伟的史诗效果。
2精巧的艺术结构。小说情节的中心是麦列霍夫家族的命运,主要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娅的纠葛,补充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娜塔莉娅的关系。长篇史诗结构尽管十分自由,呈开放型,但又给人一种浑然、有机的整体之态。
3浓厚的民族特色。小说不久描绘了哥萨克农民的日常劳动情况,而且还描绘了哥萨克的节日、葬礼、婚宴、晚会、服装、跳舞、唱歌,从而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多音调合奏曲色彩的语言。一种是北部顿河地区哥萨克的民间语言,另一种是文学语言。
第六节罗曼•罗兰(有“欧洲的良心”之称)(法国)
一、创作
第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由此获得了1913年度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和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部长篇小说:《母与子》(又译《欣悦的灵魂》)
传记作品:《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二、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
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
1、克利斯朵夫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在他成才道路上受了两个人的影响:祖父培养了他的音乐才能;舅舅教导他创作要要真诚,还引导他去野外聆听大自然的音乐。
2、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丰富而敏感的他。逃亡法国后,他发现巴黎的文艺界像个杂耍市场,于是他对法国的文艺界、文学界乃至整个法国社会进行了抨击。他要使自己的音乐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他开始到民间去,和平民交朋友,还想办一所平民音乐学校。
3、奋斗失败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惟一手段是艺术,惟一思想武器是“爱”。他追求的艺术是一种“纯艺术”,他的这种认识基于博爱主义,但这又使他最终走向妥协。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下一代中传播爱的种子。在创作上,潜心于宗教音乐。他的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失去了往昔的战斗气息。
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
1、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段。
2、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
第十一节海明威(美国)
一、主要作品:
以强烈的反站倾向和对未来的迷惘而成为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篇:
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成为“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勃莱特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把“迷惘的一代”文学推向了高峰。主人公:亨利•腓特力、英国护士凯瑟琳
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乞力马扎罗的雪》:最成功的一个短篇。
二、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1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故事表现了“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在这场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桑提亚哥赢得了胜利。
2桑提亚哥的生活信条和“硬汉子”的精神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也是这一形象留给读者的最深刻的启发。
冰山原则
1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2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冰山文体
这个理论最早是海明威在一部关于斗牛的专著《午后之死》里提出来的。以后又不断阐发,意即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1/8,7/8都在海面以下。下面的就是作家省略掉的、需要读者去感受的部分。它表现为两个特点:第一,简约的艺术。即删掉一切不必要的文字,“电报体风格”:第二,经验的省略。
“硬汉子”的形象系列:
《印第安营地》:尼克
《打不败的人》:斗牛士曼努埃尔
《五万元》:拳击手杰克
《弗朗西斯•马康贝短暂的幸福》:弗朗西斯•马康贝
《丧钟为谁而鸣》:乔丹
《老人与海》:桑提亚哥
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尼克•亚当斯
海明威的创作具有鲜明、强烈的个性特征:
(1)“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主题。战争使海明威迷惘的心理素质发展成为基本的个性特征,从《在我们的时代里》到《老人与海》,他迷惘的创作个性特征始终存在着,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宿命论、逃避、悲剧、放纵、毁灭,这是笼罩他全部作品的统一风格。
(2)“硬汉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硬汉子”形象,其中有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他们在迷惘中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同充满敌意的世界殊死搏斗,保持着人的尊严和勇气。这种硬汉精神表现最突出的是其《打不败的人》,《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是其晚期笔下硬汉子形象的集中体现。
(3)“冰山”风格——独特的形式美。“冰山”理论是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集中体现。这一原理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他作品的问题和结构上。首先,他以简约、清新的文体净化文风,还采用了多种简约、含蓄却内涵丰富的表达方式;结构上,他的小说只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如《老人与海》就仅集中描写了老人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