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外国文学史》章节知识十六
发表时间:2018-12-26 10:20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三节 巴尔扎克
一、生平与创作
巴尔扎克 (原名:奥诺雷•巴尔萨 法国人),出生:中等资产阶级家庭
第一部作品:《克伦威尔》(五幕诗体悲剧)。
长篇小说《舒昂党人》:是他的第一个胜利,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
1832年《三十岁的女人》(长篇小说):开始和一个波兰贵族韩斯卡夫人通信。
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发表了演说,赞扬巴尔扎克是伟大的“革命作家”、“作品比岁月还多”,真实地反映了法国的“当时现实”。
巴尔扎是个多产的作家,收在《人间喜剧》中的长中短篇小说有96篇。
他的全部作品分为3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6个部分。
二、理解后简答题
1、简述巴尔扎克的思想矛盾与创作关系。
(1)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在注定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但又辛辣地讽刺了“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产阶级暴发户的逼攻下必然失败、毁灭,赞扬他的政敌“共和党人英雄们”。这就是小说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2)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往往决定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具有的积极作用,可以某中程度削弱作家思想中的消极部分。
2、综合论述题:试述《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我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1)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没落衰亡史。
在《古物陈列室》和《农民》中:作者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来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
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和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联。
《高老头》中她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小姐击败逼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
《弃妇》中男爵卡斯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贵妇人再次受到社会的弃绝,就这样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代替她们活跃于上流社会。
(2)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
《纽沁根银行家》中纽沁根是交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不仅懂得怎样获得高利润,还会制造谣言、假象等。
(3)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罪恶,是其父的牺牲品。
(4)揭示了普遍的道德堕落和精神领域的普遍丑恶。
(5)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对共和主义者即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不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
《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
三、《高老头》
理解后简答题
1、简述《高老头》的主题思想。
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高老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1)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封建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子爵夫人告别巴黎)。
(2)小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小说揭露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
2、简述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
(1)高老头爱女儿十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2)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
3、综合论述题:分析拉斯底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底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他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
(1)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2)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底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伏脱冷要求拉斯底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底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意义:小说通过拉斯底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4、论述《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1)从现实的精致观察进行精确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
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发展提供依据。如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出拉斯底涅向上爬的野心,形成了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
(2)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高老头的父爱持久不变;同为野心家拉斯底涅涉事不深,伏脱冷老谋深算。
(3)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
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拉斯底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4)语言多姿多彩、比喻深刻。
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如伏脱冷语言锋利、充满强烈味、赤裸裸一针见血;高老头的语言中充满对女儿的痴情。比喻:高老头没钱是遭到女儿们的遗弃“就像柠檬榨干了”,她们“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
(5)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和“人物再现”的方法。
如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的痴情与女儿的绝情,从中引出抑恶扬善的教训。(人物对比)
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下层社会对比,刺激了拉斯底涅的野心,揭露了贵族表面兴盛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粗俗。(环境对比)
“人物再现法”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专心探求各部小说之间的内在连贯性,创作了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穿插出现的艺术,即“人物再现法”,运用这一方法不仅使主要人物的性格发展史能够得到完整的展示,从而形成《人间喜剧》的径向脉络,而且还以人物在不同阶级的相互关系,像织网一样把众多的作品组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的艺术整体。如拉斯蒂涅:《高老头》——《纽沁根银行》——《不自知的喜剧演员》
第四节 福楼拜
一、他是19世纪中期法国的重要作家,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自然主义和20世纪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艺术上提出和实践了一套新主张,提出“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原则。《包法利夫人——外省风俗》正体现了这一点,小说中爱玛的悲剧是对卑污得令人窒息的现实的深刻揭露,包法利代表了平庸恶浊的社会风气中的平庸人物。
其创作的主要主题是对资产阶级的揭露,其艺术特点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
二、《包法利夫人》
1、分析爱玛悲剧的根源
A、爱玛的悲剧是罪恶的社会造成的,她本性纯洁,是社会环境和社会影响把她一步步引向毁灭。
B、修道院的宗教生活和浪漫主义作品;
C、家庭的沉闷,丈夫的呆板以及淫靡享乐社会风气的腐蚀;
D、罗道尔弗和莱昂.
2、如何理解《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新的艺术法典”?
(1)在典型的塑造上,福楼拜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写,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
(2)在遣词造句上,文字精美,用词讲究,描写层次分明。
(3)在叙述角度上,力求变化,多处运用电影手法。
(4)在小说结构上,有新的创新。全书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均衡的配置是全书结构非常稳固,有别于其他小说。
(5)“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态度。
第五节 波德莱尔(法国)
一、创作
西方象征主义的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散文集《巴黎的忧郁》、文艺论集《浪漫主义艺术》和《美学珍玩》等。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