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外国文学史》章节知识十七
发表时间:2018-12-26 10:22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六节 狄更斯 (英)
一、其人其书
19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一个贫穷的小职员家庭。
1、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堂•吉诃德》式的作品)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
《奥立弗•退斯特》(《雾都孤儿》):真实的展现了社会的黑暗,慈善机构虐待儿童的罪恶,抨击了当时的“新济贫法”。
《尼古拉斯•尼古页》:通过教师尼古拉斯的经历,揭露社会的黑暗,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化的资产阶级身上。艺术上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
早期创作的特点:乐观主义基调;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擅长用夸张、重复和双关等来达到讽刺效果;
第二时期:
特写集《旅美扎记》
长篇《马丁•朱什尔维特》
长篇小说:《董贝夫子》主人公董贝是40年代英国商业资本家的典型。
这一时期狄更斯小说在艺术上成熟:
(1)不再具有乐观主义情绪,但仍认为通过感情教育、道德感化可以改造资产者、改造社会。
(2)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基本上被抛弃,常常是集中描写一个或几个矛盾的发展,布局严整、层次分明。
(3)讽刺仍是他常用的手法,但比前期更为辛辣,语言风格更为深沉。
第三时期:(早期那种乐观主义幽默的情调削弱了)
重要作品:《大卫•科波菲尔》近似自传体的小说。
狄更斯的其它作品:
《荒凉山庄》《小杜丽》《伟大的期望》等长篇小说。
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作品中幽默与讽刺的成分显著减少,感伤、压抑的情绪和紧张的戏剧性情节占了上风。
2、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
(1)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2)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
(3)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二、理解后简答题
1、简述《艰难时世》的主要思想内容。
(1)它反映了40—50年代英国的劳资矛盾(社会的根本矛盾)。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揭露了当时的繁荣盛世其实就是冷酷的扼杀人性的艰难时世。
(2)小说通过葛雷硬、庞得贝为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事实哲学”,抨击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理论基础—功利主义哲学,揭露其扼杀人性的罪恶。
(3)小说通过以西丝为代表的善良人感化冷酷的资产阶级的设想。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解决矛盾的方案是人性感化。
2、简析《双城记》的写作目的和思想内容。
《双城记》是狄更斯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达到成熟时期的杰作。
Ⅰ、写作目的:作者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起警钟,具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Ⅱ、主题思想:
(1)对贵族阶级做彻底的否定。
小说通过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及被捕人狱18年之久的情节描写。无情地揭露了腐败了的统治阶级专制政体、法律制度。
(2)描写了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
(3)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斯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4)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3、简析《双城记》的艺术特色。
Ⅰ、结构复杂严谨,由三个对立而又相交织的线索组成。
梅尼特医生的故事;贵族后代代尔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太太的故事。体现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完整性的统一。
Ⅱ、浪漫色彩和现实手法有机结合。
(1)浪漫色彩: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又富有戏剧性。
(2)写实手法: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的描写。
Ⅲ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
(1)大笔勾勒:巴黎人民起义。
(2)精雕细刻:人物肖像、心理及叙述事件。
Ⅳ、接触的讽刺手法: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尖锐辛辣,时而冷嘲热讽,时而不动声色,均取得了出色的效果;
成熟冼练得语言:遣词造句考究、典雅,大量引用据典,沉稳的风格中透露出许多感慨和激情。
4、综合论述题:从《双城记》看狄更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
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
(2)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
小说生动的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人民的愤怒、仇恨、革命情绪,描绘了封建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尖锐矛盾,封建压迫剥削所造成的贫穷和饥饿是革命的根源。
(3)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
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得伐石太太最后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来表明人道对暴力的胜利。对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权是否人道的问题,作者对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和他们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次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作者企图用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
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
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这样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5)作者人道主义的局限性:
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
第八节 果戈理(俄)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而过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之一,“自然派”的创始者。
一、主要作品:
《狄康卡近乡夜话》:成名作
《彼得堡故事集》:其中最出色的是几篇描写“小人物”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外套》
《外套》:主人公亚卡基•亚卡基耶维奇是一个卑微的九等文官。作者揭露了贵族官僚阶级的冷酷,对“小人物”的遭遇表示同情。
《钦差大人》(讽刺喜剧):中公开表示俄国应该回到宗法制社会中,并且要维护俄国的专制农奴制度。
二、理解后简答题
1、简析《钦差大人》的主题思想。
(1)在果戈理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中作者以犀利的笔锋批判和嘲讽了整个腐败的沙俄官僚集团,无情地揭开了他们的丑恶面目,显示了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描绘了一副百丑图。
(2)外省官僚代表市长安东•安东诺维奇是一个反动官僚的典型,通过他作者突出表现了沙皇专制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2、简述《死魂灵》的主题思想。
(1)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可以说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农奴主阶级的衰亡的历史,通过封建贵族农奴主形象的描写和揭示了专制农奴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
(2)作品还形象地描写了带着血腥味走上新兴社会舞台的资产阶级,并且对这个阶级的掠夺性和对金钱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
3、《死魂灵》的主要人物:
乞乞科夫:六等文官,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冷酷、贪婪。
五个地主:
(1)玛尼罗夫:精神空虚、性格懒惰、智力贫乏而又以良好素质自居的地主典型。
(2)科罗皤契加:一个愚蠢顽固而又贪财的地主婆,闭塞落后的乡村生活使她封闭、保守、粗鄙、迷信。
(3)诺兹德辽夫: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粗暴放荡、蛮横无礼的恶棍,是一个地主恶少式的人物。
(4)梭巴开维支:是一个貌如狗熊、粗野、狡猾、贪婪吝啬的农奴主。他从外貌到内心都充满了动物性,没有任何高尚的精神需要,没有理想、热情。
(5)泼留希金
P.S:简析泼留希金的形象。
是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一个人物,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
(1)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
(2)由于贪婪他完全变成了财富的奴隶,受物质支配,变成了一个异化了的人。
(3)吝啬的惊人,拥有上千农奴,却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穿得象乞丐一般,以致乞乞科夫初次见到他时,把他当成一个穷老婆子。
(4)果戈理说:“一个人居然会堕落到这样卑微、悭吝、丑恶的地步”。
4、《高老头》中的葛朗台和《死魂灵》中的泼留浠金的形象比较。
相同处:
(1)不同国度的吝啬鬼在剥削方法上一样。
葛朗台:从农业资本家发展到工业资本家,葛朗台的发迹是建立在压迫农民的基础之上的。
泼留浠金:是农奴主,不管农奴的收成如何都要农奴复一样的苦役。
(2)吝啬的程度是一样的。
葛朗台:对亲情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如只懂用金钱来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
泼留浠金:吝啬的惊人女儿来看他,他只给外孙一颗纽扣玩。他的吝啬还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穿的像乞丐。
异同处:
(1)剥削的方式不同。
葛朗台:资本剥削的方式,懂得在资本的流通中得到利润。
泼留浠金:原始、古老的农奴剥削方式,不懂得进一步发展生产;残酷的对待农奴,自己的房子充满霉味,田地里长满荒草。
(2)剥削的程度不同。
葛朗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泼留浠金:野蛮的剥削农奴,以致农奴惨死。农奴没有自由,对生产不感兴趣,自己也变成财富的奴隶。
(3)剥削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不同。
葛朗台:发展了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对小镇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泼留浠金: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被扫去垃圾堆。
意义:
(1)两个吝啬鬼的典型说明农奴剥削制度在俄国必将被推翻。
(2)两人尽管有差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剥削者的不朽典型,对人类都有很高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5、综合论述题:试述《死魂灵》的艺术成就。
(1)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含泪的讽刺。“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泪,来历览一切大活动的人生。对资产阶级人物的讽刺,同时又从寄希望于理想地主的社会主张出发,对他们的无聊、堕落表示同情和哀婉,对他们的丑恶存在,饱含着“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健康的笑,在被笑的一方面是悲哀的。所以果戈理的“含泪的微笑”,倘传到了和作者地位不同的读者脸上,也就成为健康。
(2)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作者从环境、肖像、语言、动作来突出人物的典型性。
如对梭巴开维支的描写,突出了一样粗笨的家具;在泼留希金的性格塑造上,突出他乞丐般的外表,不男不女的打扮。生动地说明了农奴制,寄生生活对人性的扭曲。
(3)广泛运用了抒情手法。关于祖国、人民前途的关心、有关人物出场的评价。
如把祖国比喻成飞奔的三驾马车,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正义热情,表示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4)语言幽默生动,富有鲜明的比喻。
6、简析果戈理含泪的笑的艺术风格
含泪的笑虽被总结为果戈理小说的艺术风格,但可以从读者和作者两个方面来论。在其写小人物的小说中,由于作者是运用喜剧的手法来写悲剧,因此,在激起读者的笑意的同时,也赢得了读者对小人物的同情;而在他的代表作《死魂灵》中,含泪的笑却主要表现为作者怀着对地主的同情,而对他们发出的讽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健康的笑,在被笑的一方面是悲哀,所以果戈理的‘含泪的笑’,倘传到了和作者地位不同的读者的脸上,也就成为健康;这是《死魂灵》的伟大之处,也正是作者的悲哀之处。”
7、果戈理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自然派的领袖;
(2)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3)俄国散文之父。果戈理(散文)和普希金(诗歌)是俄国文学的双璧。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