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与效率
1.行为改造型激励主要有挫折激励
2.顾客支持型组织主要地方医院、私立学校、研究机构
3.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沟通效果的方法有进行信息沟通网络检查、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和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讲究沟通的技巧、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4.根据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可以将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5.在我国,同一行政区域不允许成立相同、相似公益性公共单位
6.公众支持型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不是服务收费
7.公共事业组织免税通常基于组织类型和收入类型等两个因素
8.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
9.公共事业领导个人权利包括模范权和专长权
10.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之间最重要的共同点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1.公共事业领导者的构成因素中首要要素是权利
12.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横向沟通等都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正式沟通
13.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弗鲁姆
14.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法主要有思想政治方法、参与管理、工作丰富化和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15.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基本原则有目标认同原则,公平、公正原则,随机制宜原则,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16.原则上党政领导不得兼任社团领导职务
17.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了成就激励理论
18.社会经济事务的最终仲裁者是国家
19.公共事业领导权利职务包括合法权、惩罚权和奖励权
20.公共事业领导体制的类型有专权独裁式、开明专制式、协商式与参与式
21.公共事业管理沟通中的例外原则主要适应于向上沟通
22.公共事业领导者的构成要素中首位要素是权力
23.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亚当斯
25.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原则有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策略性地运用非正式组织原则
26.责任意识是公共事业伦理意识的核心
27.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主要包括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习惯形成机制和良心调节机制三方面
28公共事业领导的基础性权力有
(1)合法权 (2)惩罚权 (3)奖励权 (4)模范权 (5)专长权。
29公共事业领导者的三种素质特征。
(1 )时代性 (2)综合性 (3)层次性
30公共事业领导体制即风格的四种类型。(称之为四种领导体制):
(1)“专权独裁式”领导体制;
(2)“开明专制式”领导体制;
(3)“协商式”领导体制;
(4)“参与式”领导体制。“参与式”领导方式是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它注重人际关系,领导者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民主主义。
31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的不同。
(1)素质不同 (2)工作方式不同(3)人事权限不同(4)与大众传媒关系不同(5)绩效评估不同
32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33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的基本含义。
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个人、群体、组织等)进行信息交流,互通情报,从而对彼此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34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2)使决策更加合理(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5)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对各种社会规范如法律、纪律、道德、习俗等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守各种社会规范,从而为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基本保证。
35正式沟通按信息流向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向下沟通 (2)向上沟通
(3)横向沟通。
36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策略性地运用非正式组织原则。
37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
(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次;(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7)掌握沟通的技巧;(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38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基本方式。
(1)正式沟通(向下沟通、向上沟通、横向沟通、向下与向上沟通和起来称纵向沟通)(2)非正式沟通。
39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含义: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40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基本原则。
(1)目标认同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4)随机制宜原则。
4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
按重要程度和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2成就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43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
44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
45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式和方法。
方式:(1)内容型激励
(2)过程型激励
(3)行为改造激励
方法:(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46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含义:是公共事业组织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及其行为进行约束的过程。
47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功能。 (1)社会秩序的保障
(2)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保证
48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
(1)根据形式化程度和有无明文规定可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2)根据使用手段是奖励还是惩罚可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3)根据控制者与控制对象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4)根据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可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5)根据是否使用强制手段可分为:强制控制和非强制控制
49公共事业管理中正式控制的优势。
形式化程度较高,含有明确的规定,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予以实施。
50公共事业管理法律的控制作用。
主要是调控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和行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作用;
(2)威慑作用;(3)惩罚作用。
51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舆论具有三大特点:
(1)大众性;(2现实性;
(3)迅速性。
52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方式。
(1)强制性控制方式(法律、纪律)(2)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道德、舆论)
53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概念: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与所消耗的公共事业管理资源之间的比率。
54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特点。
(1)不存在利润指标(2)对目标与战略有更大的制约(3)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4)缺乏竞争(5)员工大多数是专业人员
55公共事业管理效率评估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指标体系评估法。
56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对策及途径(或措施及方法)。
(1)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2)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3)分权;(4)电子化建设;(5)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考绩是评价公共事业管理者最主要的内容。
57.正式控制:形式化程度较高,含有明确的规定,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予以实施。
58.非正式控制:形式化程度较低,没有明文规定,并以无计划、无组织的方式实施控制。
59.积极控制:就是鼓励控制对象要有某些行为,包括记功、升级、提干、颁发奖章等正式控制方式,也包括微笑、点头等非正式方式。
60.消极控制:就是禁止或限制对象发生某些行为,既包括记过、降级、停职、判刑等正式的控制方式,也包括嘲讽、白眼等非正式方式。
61.直接控制:就是公共事业组织对其成员的个人行为施以直接影响的控制,即控制着亲自约束控制对象的行为。
62.间接控制:就是公共事业组织对其成员的个人行为借用别的媒介施以间接影响的控制方法,即控制着与控制对象之间不直接发生关系,而是借助第三者才产生作用。
63.内在控制:又叫自我控制,是指公共事业组织成员自觉的把公共事业管理规范内化,用以指导、约束、检点自己的行为。
64.外在控制:指公共事业组织运用各种力量从外部加给个人行为的一系列约束,如法律、规章制度、组织纪律等等。
65.强制性控制:有时又称为
硬控制,指公共事业组织依靠社会强制力而实施的控制,包括政权、法律、政策、纪律等具体方式。
66.非强制性控制:有时又称为
软控制,指公共事业组织依赖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等非强制力进行控制,它包括习俗、道德等具体方式。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