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重点分析三

发表时间:2018-11-26 14:57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消息作品


1.分析《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一、新闻素描的特点
1.抓住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新闻事实,反映整体
2.运用了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
3.最能表现人物或事物特性的焦点,现场描写与细节描写

二、表现手法 描写了延安人民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热闹场面
用粗线条概括描绘消息传出后万人欢腾游行的场面
具体描写了两个典型人物的欢喜情形
粗线条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的结合,既展现了延安人民欢庆场面的全貌,又具体刻画了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 动人的细节


2.分析《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一、对话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1.五处对话
2.对话充分表达了刘胡兰坚定地革命信念和视死如归,刚毅的革命精神以及对敌人的蔑视
3.引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能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同时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分析《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一、高屋建瓴,总揽全局,从总体上、本质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鲜明特色
1.深入分析了我军与蒋军的军事力量的全局情况:蒋军在南阳一带的变化,介绍了我军当时的军力情况、军区建设和土地政策等
2. 揭示了我军占领南阳的原因:蒋军撤军是直接原因,军区建设、军力增长和土地政策的正确执行是根本原因。
3.分析了蒋军不可避免的失败的客观趋势,体现了我军战略思想的胜利。

二、历史典故、地理环境等背景材料的作用
导语叙述了我军占领南阳这一事实后,就是一段背景分析,通过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生动揭示了南阳这个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地位,突出了我军占领南阳的重要意义,从而起到了巨大
的宣传鼓动作用,增强了消息的生动性、知识性、可读
 性和可信性。


4.简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语言精练、气势雄伟的特点:
1. 一句话导语简要概括了我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事实
2. 介绍时间、地点、意义、结果,描述渡江过程的壮观景象
3.语言的巧妙运用和结构的紧凑,使全文气势雄伟。

二、新闻价值
1.这篇报道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件重大史实,我军胜利渡过长江,对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我军渡江后的情况作了快速及时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三、结构及布局安排
既有事实的清晰叙述,又有情景的概括描写。
开头简述我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事实,然后描写渡江经过。
有情景的概括描写,具体描绘雄伟的渡江场面。

四、写作特色
短小精炼,结构严谨,层层紧扣。
开篇概括了我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事实——描写渡江的过程(时间、地点、意义、渡江的情景)——交代了战斗的进展情况——表明了我军的顽强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5.分析《上海严寒》
一、导语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1. 导语独具匠心,描写上海积雪不化、晴天下雪的景象,唤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起阅读兴趣。 2. 对下文新旧社会对比体现社会主义优越的主题打下了基调。

二、臧克家的诗句的作用
1.两句诗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用生动的事实让读者体会到新社会的优越,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
2.由自然界天气自然转到社会问题上来,形成对比,深化主题。

三、写作技巧和表现特色
消息不到300字,有情有景,有史料有事实,不加任何议论和评述,让读者自己感悟:新旧社会两重天,社会主义好。 选用了三个例子:一句反映解放前类似情况的诗句, 如今政府两个职能部门的调查和采取的有关措施。


6.分析《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过头
一、主题 新闻述评发表在1979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精辟的议论,驳斥了种种错误论调,解剖了思想僵化的根源,引导人们分清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帮助广大干部对农村形势又一个正确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新闻述评的特点
1.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边述边评
2.以述评结合,夹叙夹议的方式来剖析新闻事件,分析形势,反映事物之间的横向、纵向的联系,进一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及发展趋向。
3.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针对实际工作中或国际上的某一个问题、思潮写成,以启发引导广大读者。

三、新闻述评中的几个关系:
事实与议论的关系: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新闻事实为最终目的。新闻述评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结合进行必要的评论,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以事实来说明问题,阐明道理。
新闻述评中的事实与一般新闻报道中的事实的不同:新闻述评中的事实和其他材料应当是典型的,对于说明某些情况或问题有代表性。议论缘事而发,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包含了议论。
新闻述评中的议论与一般评论文中的议论的不同:
新闻述评中的议论要以事实的叙述为基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叙述事实过程中所作的分析和说明不必做详尽周密的论证,具有新颖、精辟、简洁的特点。

四、文章抓住了几个问题进行评述,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尊重和保护生产队自主权的工作是否已经过头?:作者说明了目前农村中的许多生产队自主权未得到,或只有一点点自主权的现状,说明:尊重和保护生产队自主权的工作刚刚开头,还未过头
有了自主权的生产队是不是都“不听指挥了”呢?:分析说明那种企图摆脱党的领导、不顾国家计划、不听正确指挥的生产队虽然有,但只是极少数,而且有的只是不听“瞎指挥”
尊重生产队自主权这样一件大得人心的好事,为什么会遭到非议?:
 找出了对尊重保护生产队自主权工作怀疑,抵触思想根源是“左”的流毒。


 7.分析《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一、背景材料对表现人物成长、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五段为背景材料,介绍了阿西和亚妮的成长过程,家庭背景,画家的关怀,孩子的努力等。
前文(精彩表演)——后面(如何成长)
说明天才小画家的成长与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前辈的认真培养分不开,不但表现了人物的成长,还深化了主题。

二、第三、四段对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的作用
细节描绘细腻、逼真,紧扣标题:当众挥毫,妙趣横生,一对天真的小画家活灵活现地展现,现场气氛历历在目。

三、详写与略写
1.简略概括了小画家当场作画表演的情景,简洁概括了主要事实
2.略写了老画家对两人画作的评价,使读者对画有所了解
3.详写亚妮作画过程,略写阿西,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4.详写画师俞云阶与两小画家合作作画的情景,感受小画家的天真活泼和丰富的想象力。
5.详细介绍两人的成长经历,感受到老画家的关心和培养


8.分析《从邮局看变化》
一、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
1. 记者选取邮局这个窗口,从内地往新疆寄食品包裹大量减少这个事实,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的突出变化。
2. 新疆是一个缩影,新疆的变化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从新疆的变化可知全国的形势。
3.取材以小见大,小窗口反映大主题的特点鲜明,视觉独特,构思巧妙。

二、导语的特点及作用
对比式导语,对比鲜明,引起读者注意,激发阅读兴趣。

三、背景材料在新闻中的作用
背景集中在第三段,进行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反映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和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
使人认识到当得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新疆同全国各地一样,短时间内发生了可喜变化,深化了主题。


9. .分析《经济学家赶集》
一、写活经济新闻与写人的关系
通过著名经济学家赶集的新鲜角度,反映了城乡开设农贸市场的必要性,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英明。
始终围绕人物活动展开,展现了繁华热闹的农副产品市场,现场感强,富有活力和深度,改变了经济新闻枯燥的数字和例子的写作模式。

二、记者的新闻敏感与发现新闻、深化主题的关系
本文记叙了著名经济学家到北太平庄赶集的情况和他对发展集市贸易的见解。
当时1980年,长期遭禁的城乡集市处于恢复期,人民欢迎但“左”的阻力限制了其发展,作者凭借其政治敏感,借此回答了这个大问题。此事对推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消息虽小,分量不轻。


10.分析《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
一、报道全局及各篇的侧重点
这组短消息从各个侧面报道了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精确地沿预定轨道飞完全程,准确回收这一重大事件 第一篇:侧重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情景;
第二篇:侧重报道我监测中心对这枚运载火箭的跟踪、测量
第三篇:侧重报道我太平洋测量船队对运载火箭的测量回收
第四篇:侧重报道我太平洋测量船队对运载火箭的弹体弹射出的仪器舱的成功回收。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