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
11.分析《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
一、主题
以记者的见闻感受为题材,具体生动地报道了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的可耻下场,表现了意大利人民对墨索里尼的无比憎恶和满腔怨愤。
二、选择材料,安排结构的主线
以
墨索里尼的尸体为主线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展开报道,层次清楚,内容集中
导语:记者现场目击
描述尸体的具体形象: ¡ª头部 ¡ª身躯 ¡ª身体的姿态 ¡ª尸体的数量
尸体最后处置方式
脉络清楚,笔法简洁地描绘了一个较大的场面
三、运用背景材料的方法
文章既报道了墨索里尼悬尸街头的现场情况,又有较多的背景材料,起到对比、烘托、阐释作用。
以报道现场事实为结构主线,把背景材料分散穿插其间,化整为零,避免集中介绍带来的呆板,也使新闻事实富于变化。
导语中历史背景解释墨索里尼与这个城市的渊源
对尸体的外貌描绘运用了衬托对比性背景
对情妇人物背景介绍较集中
12.分析《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
一、主题
把客观事实与记者的主观感受结合起来,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报道抒发记者的感受,旨在控诉法西斯的暴虐行径,表达人们痛恨感情,展现和平生活的美好。
二、标题的含义
二战结束后,许多人报道过奥斯维辛的惨状,似乎没有更新的信息
记者在最后一批囚犯毒死后的14年,参观这座集中营,不仅对以往事实的追溯,更以在事实叙述中的主观感受感染读者。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却有历史,也有现实对历史的审视。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情感事实(新的信息)
这个似乎没有新闻可写的小城掩盖了巨大的历史伤痕,平和的言辞蕴含深切的沉痛与愤慨
三、揭露法西斯罪行的典型事例
文中在揭露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阴森、恐怖、惨绝人寰,控诉纳粹分子大规模屠杀、残害囚犯罪行运用了一些典型事例。
四、双线展开,把情景、事件融为一体的手法
双线展开:在报道集中营事实过程中结合了参观者的主观感受和情绪,既对事实作了注释,也深化了事实的意义。
透过参观者的眼睛,巧妙地展示了集中营的惨状,烘托沉痛的气氛,并在景物烘托中表达了对法西斯的强烈痛恨,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珍视和向往。
13.分析《英迪拉·甘地》
一、法拉奇人物访问记的主要特色
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以采写世界政坛风云人物著称,先后采访过20多位国际要人。——“政治访问之母”
根据具体情况和背景材料,寻找采访对象的特点,提出许多尖锐、泼辣、大胆又奇特的问题
不受传统采访方式约束,因人而异,形成机敏、善变、不卑不亢、言辞泼辣、一针见血的采访风格和独具特色的采访艺术
二、人物外貌描写的特色;
外貌描写:声音——眼睛——微笑——头发——身材——装束
法拉奇以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文字功底,传神地勾画了一个完整的的人物形象
透过外貌、声音的描绘和几处细微地方看到了甘地与众不同的个性,
以及她貌似传统、遵循古训的外表下深藏的西方和现代的思想。
三、前言和谈话记录两部分的写作特色及二者在内容上的联系与作用。
前言部分
是由法拉奇对背景材料的研究总结,对谈话记录不能提及的事实和细节的叙述及对采访对象的印象感受组成。
作者表达观点:对印度的前途、意识形态的立场和理解,及对采访对象人格个性的态度和判断。
谈话记录
客观实录,保持了谈话的原生状态,保留了法拉奇泼辣尖锐、提问大胆的采访风格和各具特色的风云人物的精彩答辩。
形式上客观
谈话记录使采访不仅具有新闻价值,也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两者关系
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共同完成探究真相、探索人物的完整过程
14. 分析《“老报童”罗伊去世了》
一、人物外形、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人物的外表、言行都可体现人物个性。
外貌描写:罗伊生活在底层,以卖报为生,生活的艰辛在他的外貌上打上深深地烙印
一方面反映社会职业、经历对其的影响
另一方面以这种衰弱、卑微的外表反衬罗伊内心的顽强、坚韧与倔强的自立精神。
对话描写:凸显老罗伊的性格倔强自立
粗声粗气、直来直去表达意愿
坚持原则时狡黠,催讨报款时粗声
二、将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的写作特色
开头:叙述了罗伊去世的事实,加入人物背景资料
对罗伊具体事实报道:描写,白描罗伊衰老的外貌
几个罗伊生活小镜头组成的片段:
推销报纸 反对抱怨 催讨报费
最后一段:叙述死后的情况,不动声色的叙述、描写中凝注着深切的悲悯情怀。
对小人物精神力量的尊敬 对罗伊凄凉的晚景引起哀思与联想
15.分析《世界最佳急诊室》
一、背景材料的作用
新闻背景材料对主要事实加以解释、说明和补充
开头:叙述世界上最先进的急救医药服务的急诊室建立之前,首先介绍了相关的知识背景,是读者认识这个急诊室的前提 此后:抢救车祸伤者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理论背景
反向的事实背景:在具体叙述“猛烈创伤中心”的抢救程序和使用的检查方法时,介绍了与之相反的传统医疗程序和对那种检查方法的争论 最后:对复苏室的作用与普通加护病室的对比
背景材料围绕主题,井井有条,点明了最佳急诊室产生的背景、条件、环境,解释了专业的医学理论,使内容明白易懂。
二、双线式布局结构形式的特点及作用
一条线:描绘急诊室的一次抢救活动的工作过程
按车祸发生至抢救受伤者整个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
一条线:介绍“猛烈创伤中心”的现实情况和背景材料
将现状背景材料分散,根据主题和事件发展的需要,或引用,穿插其中。
两条线结合,使特写更有广度和深度
不仅把抢救过程写的扣人心弦,而且用事实证明设立“猛烈创伤中心”的必要性、重要性及作用
抢救车祸过程的现场感、紧张感和真实情节,能吸引读者
两条线分段交叉安排,思路清晰,高超的写作技巧,避免读者混淆
三、结尾的内涵及与主题的关系 结尾别具一格
叙述完一起车祸抢救活动,读者体会到世界上最佳急救室高效迅捷的抢救过程,伤者脱离危险,心情刚平复
最后一句,文章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干脆利落又意味深长。
直接引语与前一位伤者入院使用的词句几乎相同,使文章紧凑,反复的手法引起读者联想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