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
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在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中通过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总结资料的过程,来判定健康促进计划的价值、进展和预期目标达到的效果,是健康促进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
健康促进计划评价的性质
1.评价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计划实施的全过程;
2.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比较;
3.确定价值标准是评价的前提;
4.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准确的信息是评价成功的保障。
分类
按评价内容分类: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结局评价和综合评价
按评价研究方法分类:社会学评价、经济学评价、卫生(健康)学评价
按评价时间分类:基线评价、预试验评价、近期评价、中期评价、远期评价、跟踪评价。
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类方法: 适宜程度评价、足够程度评价、进度评价、效率评价、效果评价、影响评价。
按评价的主体分类:内部评价、外部评价
按评价的形式分类:函评、会议评价、现场调查评价
评价的基本程序为:确定和阐明目标à明确定义和测量标准à进行预评价和正式评价à资料收集à资料分析à结果报告和建议
选择指标应考虑的特征:
1)重要性和实用性 2)有效性 3)可获得性
4)灵敏性 5)特异性 6)可靠性 7)代表性
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
1)全面与系统性 2)一致性 3)结构层次性
4)指导性 5)简单可行 6)联系性
资料的获取途径:访谈调查法、信访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健康调查法。
评价的内容: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结局评价、综合评价
一、形成评价:是一个为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包括为制定干预计划所做的需要评估及为计划设计和执行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其目的在于使健康促进计划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使计划更科学、更完善。
二、过程评价:是对计划实施过程的评价,起始于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计划执行的始终。
过程评价的作用:评估项目运作情况、修正项目计划。
过程评价的实施方法:观察法、专项调查法、会议评价法、日志评价法。
过程评价指标(识记)
1.项目提供的干预活动:项目活动执行率、媒介拥有率、干预活动覆盖率
2.目标人群参与情况,可用干预活动暴露率、目标人群满意度
3.有效指数
4.资源使用进度指标:活动费用使用率、年度费用使用率、费用进度比
过程评价中的质量控制: 1.内部质控 2.外部质控
三、效果评价: 对健康促进计划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的变化的评价。
1.近期效果评价:主要针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1)卫生知识知晓率
2)卫生知识合格率
3)卫生知识平均分数
4)健康信念(态度)形成率
2、中期效果评价对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和环境的改变情况所作的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健康行为流行率、不良行为改变率、环境改变率(如安全饮用水普及率)等。
四、结局评价: 是对健康促进项目计划实施后产生的远期效应进行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健康状况的指标、生活质量的指标。
1)健康状况的指标:身高、体重、人格测量指标、发病率、死亡率等
2)生活质量的指标:生活质量指数、功能状态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等。
五、综合评价
是对健康促进计划设计、执行过程的全面评价。
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总结评价、比较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
影响评价的因素
历史因素和测试、观察因素,测试观察因素包括测量者因素(项目工作人员外在素质、内在素质、成熟性、暗示效应等)、测量工具因素、测量对象因素、回归因素、选择因素、失访因素、评定错误、因果混淆等。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