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传播与健康教育
健康信息: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即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
信息加工:对信息的接受、存储、提取、处理和传送的加工信息工程。
健康传播: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传播策略:有组织、有系统的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某(几)种传播渠道向目标人群(受众)传播特定讯息的全面计划。
传播的基本特性:
1.社会性 2.普遍性 3.符号性
4.互动性 5.共享性 6、工具性
人类传播活动的五种基本类型和概念
1.自我传播: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2.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
3.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4.大众传播: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5、群体传播:指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
传播结构:从传播者到受传者之间构成的各种关系。
传播模式:为了研究传播现象,采用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来对复杂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分析,以求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5W模式)
即:一个描述传播行为的简便方法,就是回答5个问题:
1)谁(who)? 2)说了什么(says what)? 3)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4)对谁(to whom)? 5)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传播者→信息→媒介→受试者→效果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
传播是一种有反馈的信息双向循环往复的过程。
传播的要素:
1.传播者
2.信息、讯息和符号
3.媒介渠道
4.干扰
5.把关人
6.受传者
7.反馈:是指信息使受众产生的反应,又通过某种传播形式返回到传播者的现象和过程。
8.传播效果
建立传播关系的三个基本条件:
1.共同经验域: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双方对信息能够共同理解、相互沟通、产生共识的经验范围。
2.契约关系: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
3.反馈:传播者获知受传者接受信息后的心理行为反应。
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的
特点:
1.人际交流简便易性,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可以比较随意地进行。
2.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3.人际传播有益于提高传播的针对性。
4.与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的速度慢,信息量相对较小,在一定时限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数量远不如大众传播。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五种人际传播形式:
1.个别劝导 2.小组讨论 3.讲座 4.培训 5.咨询
人际传播技巧:
1.说话技巧, 2.问话技巧, 3.非语言传播技巧, 4.倾听技巧,
5.反馈技巧, 6.观察技巧, 7.表扬与估计的技巧 8.距离引证技巧 9.示范和演示技巧
大众传播: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大众传播的特点(效率高)
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传播技术手段;
2.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3.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
4.传播对象为数众多,分散广泛,是匿名的,自由的;
5.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授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且缺乏自发性。
媒介组合: 在同一大众传播的媒体计划之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媒介。
媒介组合的理由
1.达到第一种媒体所未达到的目标人群,提高媒介的覆盖率;
2.在第一种媒体得到最佳到达率后,再以较便宜的第二种媒体提供额外的重复暴露;
3.利用每体所固有的某些价值以扩展传播活动的效果
4.协同作用,各种媒体经混合所生产的总和效果,远大于各种媒介个别效果相加的总和。
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
1.保证效果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速度快原则: 4.可及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大众传播常见障碍
1.讯息障碍:机械障碍(首要)、人为干扰。
2.语意学障碍
3.符号障碍
4.心理障碍:是导致传而不能的直接原因
健康传播效果: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
健康传播效果的四个层次
1.知晓健康信息(最低层次)
2.健康信念认同:受传者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并对信息中倡导的健康信息理解,认同一致。
3.态度向有利于健康转变
4.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1.健康传播者方面
1)作好健康信息的把关人作用,要求教育人员做到追踪了解医学发展前沿,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要有精品意识;2)选择合适的传播者,注重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威信与吸引力;3)加强传播双方的意义空间—共同经验域
2.健康信息方面
1)信息内容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2)同一信息,反复强化; 3)注重信息反馈。
3.媒介渠道方面
1)媒介渠道的选择应注意保证效果、有针对性、速度快、可及性和经济性等5个原则;2)注意多媒介渠道的组合策略
4.受传者(受众)方面
1)在受传者的不同接受心理阶段采用不同的健康促进方式;
2)注重受众求真、求新、求短、求近、求情厌教的心理;
3)密切结合受众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
4)紧密结合受众的健康状况,发掘他们的健康需求。
5.环境方面
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深入分析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