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8年10月自考《医学心理学》串讲六
发表时间:2018-09-27 14:56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40、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EPQ的四个分量表分别为:
①E量表(内-外向量表):主要测量人格的外显或内隐倾向。分数越高者越外向,主要表现为好交际,喜欢热闹的场合,喜欢富有刺激性或冒险的活动等。相反,分数越低者越内向,具有沉静、好内省、不好言谈等特征。
②N量表(神经质量表):测情绪稳定性。高分者对外界的刺激敏感,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低分者的情绪比较稳定,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低,或反应比较慢而平稳。
③P量表(精神质量表):测潜在的精神特质,或称倔强。分数高者表现为比较孤独、不合群,具有一定的攻击倾向,社会适应水平较低。
④L量表(掩饰量表):也称“测谎”,为效度量表。测受试者的掩饰或防御倾向。分数高反映一个人的掩饰或防御倾向较强,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一个人的社会成熟水平。但分数过高则表示测量的可靠性较差,影响结果评定。
41、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在一定的理论体系指导下,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原则:
①信任性原则;
②针对性原则;
③计划性原则;
④综合性原则;
⑤灵活性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42、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常用方法:①系统脱敏法;②厌恶疗法;③放松疗法;④满灌疗法;⑤生物反馈疗法。
系统脱敏法步骤:
①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②训练病人松弛肌肉;
③系统脱敏:1)放松;2)想象脱敏;3)停止想象;4)将想象的步骤用于实地或实物脱敏法。
即想象→观看→小尝试→中尝试→大尝试。
厌恶疗法的理论基础:惩罚。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一种通过惩罚手段引起厌恶反应,从而去阻止和消除原有的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
放松疗法: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43、 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ABCDE模式:A:诱发性事件;B:相应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情绪和行为的结果;D:辩论过程;E:结局。
44、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通过对话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①保密性原则;
②助人自助原则;
③价值观干预原则;
④综合性原则;
⑤灵活性原则。
45、 心理健康: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46、 病感:是一种不能直接加以验证、而是以症状形式表现出来的异常主观体验或感受状态。有病感不一定生病,生病不一定有病感。
47、 患者角色(病人角色):就是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病感或疾病的个体所具有的身份,此身份有其特殊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患者的权利:①平等的医疗权;
②疾病的认知权;
③知情同意权;
④隐私保护权;
⑤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
⑥诉讼权和赔偿权。
患者的义务:①及时就医的义务;
②配合诊治的义务;
③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义务;
④病愈后及时出院的义务。
患者的一般心理行为反应:①认知功能的变化:意识、记忆、思维;
②情绪的变化:焦虑、恐惧、抑郁、发怒;
③意志行为的变化;
④人格的变化。
48、 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人为中心的人群之间的关系。其中“医”不仅仅是医生,还包括护士、医技人员以及医务管理人员;“患”不仅仅指病人,还包括与病人有关联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等群体。
49、 萨斯-荷论德(霍华德)划分的医患关系有三类模式:①主动-被动型;②指导-合作型;③共同参与型
医患模式 |
医护人员 |
病人 |
适用范围 |
模式的原型 |
主动-被动型 |
具有绝对的权威 |
完全被动接受 |
麻醉、危重、休克、谵妄、婴幼儿等(急性传染病、昏迷、手术或精神分裂症) |
父母—婴儿 |
指导-合作型 |
告诉病人做什么 |
合作(被动) |
急性感染 |
父母—儿童 |
共同参与型 |
帮病人自我恢复 |
合作参与 |
多数慢性疾患 |
成人—成人 |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