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江苏自考文化概论(一)章节复习资料(35)

发表时间:2021-07-23 11:43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八章 文学接受

11.文学作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的条件

(1)作品必须满足接受者至少某一方面的阅读需求。

(2)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3)必须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12.期待视野

(1)提出者: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姚斯。

(2)定义: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

(3)三个层次

①文学的期待。读者对作品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质方面的期待, 包括作品的文学性、文体、表现方法、结构技巧、语言特点、艺术感染力等。

②生活的期待。读者对作品生活内蕴与思想意义方面的期待, 包括作品的题材、主题、情节、故事的发展、作家的意图等。

③价值的期待。读者从接受动机与需求中产生的对作品价值的整体期待,在接受活动终结时,读者会对作品价值做出或好或坏或一般的主观评价。

 

13.预备情绪

(1)提出:波兰哲学家、现象学家英加登。

(2)定义: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过程跃进的中间环节,是读者受作品的基本特质的激发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情绪,是一种“前审美”的心理状态。

(3)特征:审美性、朦胧性和期望性。

 

14.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

(1)定义: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2)两个层面

①审美心理结构首先是个人性的。

②审美心理结构的集体性层面则是接受者受到时代文学风尚、民族审美文化积淀与艺术惯例的影响而形成的。

③对于审美心理结构来说, 个人层面显示了它的独特性与偏爱性, 集体层面则意味着它的公共性与沟通性。两者不同比例的交渗融合, 造成其错综复杂又丰富多彩的具体形态。

 

15.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

(1)定义

①同化:接受者总是把具体文学作品整合到他原先就存在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当作品的信息与结构相一致时,审美心理结构就得到强化与巩固。

②顺应: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具体文学作品中的新因素发生严重的不一致,只能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的新情况,作品对原有审美心理结构起改变与更新的作用。

(2)关系

在审美心理结构的动态过程中,同化与顺应是双向运动的建构关系。也就是说,同化与顺应互相包容、互相转换。双向建构的结果,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趋于丰富,不断演进。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