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学接受
16.召唤结构
(1)提出: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的伊瑟尔。
(2)定义: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作品的“空白点”主要指内容上的某些空缺。
(3)波兰哲学家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中必然具有许多“不确定点”,这种不确定性有待于读者在阅读中予以具体确定。
17.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
(1)作品形象的具体化。接受者对作品形象的再现、补充、丰富与改造。
(2)作品情感的再度体验。接受者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与作者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情感。
(3)作品意义的“合理误读”。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18.审美效果: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19.审美理想: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规范形式。
20.审美效果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1)审美效果首先与接受者的阅读动机和审美需要密切相关。
(2)其次,接受者的审美效果又与接受客体即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相联系。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