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特点和功能如下:有严格的制度和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课的分类: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分为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课;根据主要教学方法来分,分为将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
4.课的结构:1.新授课的结构2.技能课的结构3.复习课的结构4.综合课的结构。
5.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有:作业 辅导 讲座 参观等。
6.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划分为:1.知识的学习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7.学生的知识学习,是掌握前人总结与概括起来的经验的过程,他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可以将过程分为选择、领会、保持、应用四个阶段。
8.技能是指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动作及其方式的熟练程度,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大类。一般来讲,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定向、分解、定位和熟练四个阶段。
9.学生能力的学习和培养问题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之一,学者们对能力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
10.学习活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学习”,而不是“学习什么”。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假设、评断、结论。
12.学生品德的形成是社会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渠道把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传递给年轻一代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群体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价值观并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13.学习的基本思想:学生的能力;过去的经验;学习的准备;保持和遗忘;练习;理解关系;机能上的相似;概念的重要性;发现;学科内容;评价和态度;动机;知道自己有进步;自信心;学习的自由。
14.学习活动方式,使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及其运行的空间、时间与程序在课程内部的反映。
学习活动方式的组织需要符合下列要求:反映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劳逸结合的节奏性;劳逸结合的节奏性
15.学习活动的整体性:要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要使学习活动既有多样性、又有综合性;一般心理活动与学科心理活动的统一;学习活动的程序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16.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要保证不同年龄的学生必须的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合理分配主干活动与辅助活动的时间:合理设计各文化基础学科的作业量;合理安排劳动量与体育运动量。
17.劳逸结合的节奏性:首先是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交替进行。其次,是文理各科、动静科目的交替安排,第三,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每节课以30分钟为宜。
18.学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灵活地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即“学生学会学习”。
19.学习方法包括学习的态度、程序、途径、手段、技能等。
20.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就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包括了:学习条件的最优化;学习过程的最优化;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21.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