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
A.人均创利率 B.工资利润率
C.每百元产值工资含量 D.企业利润总额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
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 B.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
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 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
3.下列属于业余培训的是
A.业余短训班 B.岗位练兵
C.师傅带学徒 D.技术表演示范
4.我国建立职业技能开发体系的目的是
A.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B.提高劳动者的业余学习爱好
C.提高劳动者的道德水平 D.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5.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时间标志是
A.社交时间 B.工作时间
C.受教育时间 D.可自由支配时间
6.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劳动报酬
C.提高员工福利 D.降低人工成本
7.主要反映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技术协作活动的状况及这些活动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作用的统计是
A.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统计 B.工会参与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统计
C.工会参与企业技术进步统计 D.工会参与企业劳动竞赛统计
8.调查问卷的四个要素为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与
A.回答种类 B.说明信或指导语
C.回答方式 D.主题
9.统计台帐中的职工变动台账、劳动时间利用台账、工资台账属于
A.统计分析的台账 B.积累资料的台账
C.统计调查用台账 D.汇总资料用台账
10.反映劳动争议普遍程度的指标是
A.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 B.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
C.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件数 D.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数
11.制约企业劳动生产率薯片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B.辅助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C.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D.全部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
12.车工、铣工、刨工分组的标准是
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 B.按劳动技能
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 D.按劳动定额的完成程度
13.用“倒算法”进行计算的作业者实作工时公式为
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14.生产合格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量规定的数量标准,称为
A.劳动定额 B.产量定额
C.工作定额 D.工时定额
15.用于评价厂区生产作业现场绿化、美化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A.空气含尘浓度的超标率 B.树木花草覆盖率
C.空气含尘浓度的超标倍数 D.设备完好率
16.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
A.工伤事故的直接损失 B.工伤事故的间接损失
C.工伤事故的严重程度 D.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
17.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属于
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制度工作工日 D.停工工日
18.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复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循
A.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 B.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统计的原则
C.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 D.由管理工作部门统计的原则
19.社会保障体系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是
A.社会福利 B.社会优抚
C.社会保险 D.社会救助
20.我国的退休养老人员不包括
A.离休人员 B.离异人员
C.退职人员 D.退休人员
21.对总体指标和分组指标进行各种分析的方法是
A.分组分析法 B.对比分析法
C.动态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22.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关系数值不固定时,可采用
A.相关分析方法 B.因素分析方法
C.对比分析方法 D.回归分析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l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3. 从表象上观察,市场竞争有
A.产品价格的竞争 B.产品包装的竞争
C.产品质量的竞争 D.产品售后服务的竞争
E.人才的竞争
24.人均创利率、平均工资与工资利润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人均创利率上升、平均工资上升,则工资利润率上升
B.人均创利率上升、平均工资下降,则工资利润率下降
C.人均创利率下降、平均工资下降,则工资利润率下降
D.人均创利率下降、平均工资上升,则工资利润率下降
E.人均创利率下降、平均工资上升,则工资利润率上升
25.企业职工福利统计包括的指标有
A.个人福利统计 B.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统计
C.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D.企业职工生育保险统计
E.集体福利统计
26.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范围的人员不包括
A.实行个人承包,离开单独经营,不再由原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B.经单位批准停薪留职、自费脱产学习、出国探亲以及离开单位自谋出路的人员
C.由本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员
D.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
E.已由国家司法部门法办,在一定时期内被剥夺政治权力的犯罪分子
27.劳动关系包含了一切与雇佣行为相关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
A.劳动争议 B.劳动仲裁
C.实施执行劳动合同 D.工资报酬的集团谈判
E.劳资纠纷
28.生产环境因素包括
A.生产场所设计 B.卫生技术设备
C.安全防护设备 D.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E.使用的劳动工具和体位状况等
29.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费用统计的分析指标包含
A.培训费用年收益率 B.现场培训费用比重
C.培训资金收获率 D.培训资金利用率
E.企业培训费用水平
30.下列属于工资管理方面的原始记录有
A.职工工资表 B.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C.职工( 缺字 )定额记录 D.职工加班加点通知单
E.离职通知单
31.相关分析的方法有
A.相关图 B.相关表
C.计算相关矩阵 D.计算相关系数
E.求解(缺字)方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2.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概念及个体素质的分类。
33.简述因素分析法的概念和分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企业工资总额构成包括哪些内容?
3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五、计算题(本题10分)
(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36.某企业生产工人工时消耗与产量等资料为:合格品产量12000件,非工人原因造成的废品产量800件;基本定额4.5工时/件,追加定额0.5工时/件;全部实耗工时58900工时,缺勤3000工时,停工2000工时,非生产1000工时。
求解:(1)计算该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
(2)分析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20分)
(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37.某企业兴办甲、乙两个工厂的统计材料如下表:
|
总产量(万吨) |
平均人数 |
||
基期 |
报告期 |
基期 |
报告期 |
|
人数 |
人数 |
|||
甲厂 |
2000 |
5500 |
500 |
1100 |
全企业 |
3600 |
9300 |
900 |
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