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社会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5)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科学”在我国现今的含义最早由“格物致知”来指称,指的是
A.能力 B.智慧 C.知识 D.实践
2.试图描述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的第一人是
A.开普勒 B.培根 C.圣西门 D.亚里土多德
3.按照技术为生产服务的功能分,医疗技术、军事技术属于
A.组合技术 B.加工技术 C.生产性技术D.非生产性技术
4.STS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A.出现一批STS计划 B.形成明确导向
C.基本立场转变 D.研究制度化
5.按照交叉学科的形态划分,信息科学、协同、突变论等属于
A.综合学科 B.新兴学科 C.边缘学科 D.横断学科
6.在科学史领域,“内史论”的代表人物是柯瓦雷和
A.波普尔 B.默顿 C.萨顿 D.库恩
7.数学中零的概念及其符号0是由
A.中国人创造的 B.罗马人创造的 C.埃及人创造的 D.印度人创造的
8.现存我国最古老的的数学著作是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数书九章 D.几何原理
9.电话的发明者是
A.西门子 B.爱迪生 C.贝尔 D.马克尼
10.一个理论所经受的检验的严格程度是
A.确认度 B.证伪度 C.可信度 D.有效度
11.研究纲领的结构包括硬核、助发现法和
A.软件 B.保护法
C.反面发现法 D.正面发现法
12.科学发展模式主要有:综合实践模式、历史主义模式和
A.知识论模式 B.研究纲领模式
C.实用主义模式 D.学科发展模式
13.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14.生产力进步的主要标志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劳动工具的状况和水平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劳动产品的分配制度
15.农业社会中财富的主要形式是
A.资本 B.土地 C.货币 D.权力
16.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是
A.社会的经济竞争 B.社会的经济投入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人类发展的需要
17.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培根 C.罗素 D.库恩
18.当代最热门的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是
A.基因技术 B.纳米技术 C.克隆技术 D.信息技术
19.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认知不足 B.技术缺陷
C.决策失误 D.监管不力
20. 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科学法是
A.俄罗斯科学发展学说
B.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联邦法
C.1998—2000饿罗斯科学改革构想
D.关于俄罗斯国家科学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把自然知识体系分为
A.天文现象 B.物理现象 C.地理现象
D.生理现象 E.化学现象
22.交叉学科的特点有
A.研究问题的实践性
B.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C.研究主题的全球性
D.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E.研究主体的群体性
2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源地包括
A.中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E.英国
24.科学发展的实践主义模式认为,科学发展包括
A.主体论阶段 B.实体论阶段 C. 实践论阶段
D.本质论阶段 E.现象论阶段
25.科学和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三种形态包括
A.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
B.依附于载体中的软件、程序、设计等
C.智力技术
D.信息技术
E.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