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毕业论文 >

【自考毕业论文范文】语文教学中的哲学思辨

发表时间:2021-05-20 10:08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导读】本篇是一篇语文专业自考论文,所研究的方向是语文教学中的哲学思辨,希望考生能够从中得到写作论文的灵感与方向。自考论文是自学考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考生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jiǎo 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其核心就是一个“道”字,“道”是老子首创的含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概念。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秩序、方法和规则。老子认为,“道”的哲学内涵是宇宙本原。宇宙本原含有两方面内容:一、道体(有),即“道之为物”,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二、道性(无),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的最一般规律。道体、道性不可分离,二者相互对立统一,构成了宇宙的本原。

基于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也有它的“道”,我们只有要到它的“道”,才能把它教好。于是本文便在哲学思辨方面对语文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内”和“外”的冷热与亲疏。

“内”指教材,指读书,和“外”指课外阅读,指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两者相结合,人的语文才能学得好。教师的语文才能教得好。宋刘彝在《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发奋识遍人间字,立志读完万卷书”更是豪气干云。

二、“多”和“少”的抗争与无奈。

作业的多少,这是师生关注的一个焦点。有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又有人说,勤学苦练才能成才------可是,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减”的社会——员工要“减压”、学生要减负、工厂要减排、胖人要减肥------可见,“多”有时并不都是正面的。那作业究竟多少才合适呢?最佳的结果又是要借助于哲学中的黄金分割去判断。学生空闲时,作业可多一点,学生倦怠时,作业就少布置一点。至于作业的性质,当然是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知识(素材)积累为辅交替进行。

三、快与慢的拉扯与挣扎。

快与慢,主要是教学进度问题的思辨。快好?慢好?没有人能明确地告诉你。

有的老师喜欢快马加鞭,半个学期就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但效果并不比“细嚼慢咽”的逊色。或许有人会说,谁不想快?就是快不起来!武林高手过招,“快”是杀手锏。你看小李飞刀,在电光火石间“嗖”的一声,刀不虚法,一刀封喉!但问世间,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教师授课,要达到快境,就要达到化境。对教材的烂熟于心,对学生的知根知底,对课堂的自如驾驭,对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的实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造诣。不拘小节,不拖泥带水,精讲精炼,重方法传授。

四、勤与懒的徘徊与掂量。

某校某班有一老师,其教学奇懒,上课并不出彩,但学生的成绩并不差。班主任问学生原因,学生:我们是因为极不放心老师的懒,所以只得拼命自己去学!——晕倒!

教书育人,有点像养儿育女,溺爱不是真爱,过分的的爱,子女难以成材。这已是公认的道理。

勤与懒的徘徊与掂量,实际上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问题。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教是为了不需教。”

俗语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但事实上,真正的教育大家并不都是“事必躬亲”。如魏书生,他就很少该作业,把作业交给学生,凡事皆勤,宠着学生,这只能让学生养成依赖懒惰之心。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去做。腾处时间,钻研教材,熟悉教法,编辑考点、斟酌细节,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赞”与“弹”的选择与拿捏。

今年,我所任教的文科重点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其他科学得很好,但语文学得特差劲。几次考试都不够60分(总分150分)。我找他谈话,他说他写字慢,表达差,没法改。我批评了几次,他干脆放弃了。

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毛主席也说过,“事物是矛盾统一的”,“要按规律办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术”上多做文章,要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办事,这样,才能多一份从容,多一份潇洒,多一份把握,才能拨开云雾见月明。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