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篇是一篇语文专业自考论文,所研究的方向是艺术类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实证研究,希望考生能够从中得到写作论文的灵感与方向。自考论文是自学考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考生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随着语言教学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外语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心也从教学方法和过程的研究向学生语言学习过程和语言学习者本身特点转移,包括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对教师而言对学法的研究也有助于教法的研究。对教法的研究应该与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相结合,认真研究个体差异对外语学习及教学的影响,从个体差异与外语学习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出发进行研究。为学生寻求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教师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此研究的目的。
外语学习者存在着多种个体差异。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外语学习,特别是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它是先天生理和后天发展的产物。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往往是潜意识地发挥作用,是一种自然的感知、认知和情感上的倾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扬长补短。充分利用自己的风格倾向,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同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意识地拓展多样的学习风格。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就可以分析、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
本论文主要探讨艺术类学生的学习风格的一个维度——感觉通道的偏好。感觉通道的偏好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对视觉、听觉和动觉的偏爱程度。视觉型的学生。习惯从视觉接受学习材料。如书、景色、图片和电视图像等。这样的学生喜欢自己看书或笔记。或通过电视等视觉媒体提供图像来进行学习,而教师的纯语言讲授不太适合他们。听觉型的学生偏重听觉刺激。他们对语言、音响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动觉型的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对能够动手操作的学习和认知活动感兴趣。对学生在感觉通道方面差异的调查结果,直接影响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
1、研究中采用了Reid(1987)设计的学习风格问卷,此问卷适合成人外语学习者使用。研究对象为艺术类本科学生。具体考察以下六种学习模式:视觉模式(visuallearning),听觉模式 (auditory learning),体验模式(kinesthetic learning),动手操作模式(tactile learning),个人型模式(individual learning)和小组模式(grouplearning)。
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1)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的感知模式总体状况如何?
(2)艺术类大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如何?
2、Barbara A Soloman学习风格量表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方面进行测试。其中包括了视觉型和言语型偏好的测试。现在的课堂多数情况下只有视觉型和言语型两种可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感觉偏好又如何?本研究为回答这一问题,同时采用Barbara A Soloman学习风格量表进行测试。
3、为了证实研究结果,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参加本次调查的是某高校一年级装潢设计的六十名同学,平均年龄20岁,其中男生25人,女生35人。发放60份,收回58份。访谈是基于前两个测试的基础上。参与访谈的有12名同学,包括了各种学习风格的同学。
(一)结果
(二)发现和讨论
1、从Reid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感知风格多样。六种感知模式都有,且所占比例都很大。有的学生具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主要感知模式。
65%的同学还是以视觉型学习风格为主,但这一数字远低于对其他专业调查(视觉型学习风格占73%)。学习风格的形成除了先天生理基础,也受后天成长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对学习风格产生极大的影响”。视觉型学习风格占优势。这与我们学生的传统文化、及学校教育有直接关系。我们的文化提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学校提倡教师板书,学生抄写,考试也主要是针对视觉型学习者而设定,这都为学生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Barbara A Soloman学习风格量表的结果显示,在视觉和言语间进行选择,绝大多数(92%)同学选择视觉型。从问题的回答来看,即使视觉型的同学,其感觉偏好也有所不同,艺术学生的总体特点是偏向空间视觉型偏好(85%)。从调查中还发现。具有文字视觉偏好的同学英语成绩普遍好与非语言视觉偏好的学生。艺术类学生主要课程是绘画。与图像、图形有关。这一感知偏好正与他们的专业特点相符合。但英语成绩和感知偏好的关系说明:艺术类学生的独特的感知偏好。没有适应我们传统的英语课堂一以文字型教学为主。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一线英语教师的注意。
3、从问卷的题目的回答看。半数以上的同学有主要的触觉型学习风格,这一数字高于对其他非英语专业的调查(42%)。而且其他42%的同学在此项的得分也较高。此项学习风格也不可忽略,可作为次要的感知偏好形式。这部分同学喜欢手脑并用,边看边写或边学边做。从问题的回答看。实际动手参与的学习活动受欢迎。艺术类学生多从事实际操作的一些学习活动,边做边思考是他们习惯的学习方式。这也体现在英语学习上。善于动手,长于绘画这一点符合他们的专业特点,但从英语学习成绩看,这类学习者中大部分英语成绩不理想。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类学习者多属于单一的感知偏好,而那部分具有另一种感知偏好,尤其是视觉偏好的学习者英语成绩较好。
4、问卷也显示。合作学习不是艺术类学生学习模式的首选,甚至有24%的学生不能接受合作学习模式。大部分同学还是更偏爱个人学习模式,个人学习模式作为主要或强的次要学习模式被广为接受。这个结果和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独立模式:37%;合作模式:50%)正好相反。这一特点也与他们独特的专业特点有关。艺术创作就是求异而不是求同,追求独特性,又少的合作,这一学习的偏好也体现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但我们从课堂观察发现,这并不太影响他们的课堂即兴活动中的合作,这可能与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开放自由、善于表现自己有关。
5、两项问卷都显示,艺术类学生以听觉学习模式为主的学生比例相对较小,但也高于其他非英语专业的调查(18%)。这一结果不仅与他们的专业有关,也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理念,有助于视觉偏好的形成而压抑了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习惯的形成。
6、为了证实研究结果,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的结果和调查基本一致。视觉型的学生相信“眼见为实”。凡是教师板书的内容就会抄下来或加以特别注意,而不太注意教师口头讲解的内容:听觉型的学生充分相 信自己的听觉,对教师口头讲解的内容很敏感。听到不太熟悉的单词。也会通过猜测去理解。甚至根据读音写下来;动觉型(包括体验型和触觉型)的学习者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达喜欢能够参与的学习方式。
7、从访谈中我们发现。尽管学习风格不能完全预测英语学习成绩,但英语成绩却与学习风格有关。分析原因,与感知学习风格有关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习风格与课堂教学形式。或教师的教学策略不相符。出现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比如视觉型的学生说。“老师课上课文讲解、活动指导。应该给出更多文字提示。他们会学得很好”。具有感觉型和触觉型的学生希望多些可参与的学习活动。第二种是,缺乏好的学习策略,或者学习策略与自己的学习风格不相符。比如,有的明明是动觉型的学生,却上课连笔都不带,如果他们知道,边写边背单词效果更好。背单词也许就不是那么难而枯燥了。
教学可以是学习者认知风格形成和完善的催化剂,但却不能改变它的本质特征。当教学策略和方法与学习风格相匹配时,学生的学习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教学设计者应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习者个体学习方式、学习倾向。对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等进行选择、组合、管理。因材施教,给每个人显露自己特长提供条件,发挥各层次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体学习优势。让每个学习者都处于教育优势中。
1、教学策略、手段应多样化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艺术类学生的偏爱的感觉模式是多样的,传统的以视觉模式为主,以及现代以交际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艺术类学生多样型化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的多样化需要教学策略、手段的多样化。
2、图文结合从实验中发现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视觉模式属于图像型的视觉模式,这一点不但可以解释艺术类学生对文字类学习存在困难,而且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启示。单纯的文字教学可能对这部分都学没有太大帮助。教学中可以考虑多采用图标、图表及图像与文字结合,这样会给予这部分同学帮助,
3、创设多种教学环境触觉型偏好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一点提示教学工作者,使学生参与活动,特别是去“做”的教学活动。手脑并用有助于触觉型偏好发挥优势。
4、合做学习模式与个人学习模式相结合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进行小组分配时。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合理搭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确保任务的完成。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有意识采取一些“失配”策略来有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多种学习情景的能力,拓展他们适宜性。同时。还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了解自己学习风格的优缺点。应让他们知道。学习风格因人而异。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但学习者应该结合自己的学习风格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