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毕业论文 >

【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兼容并蓄 相得益彰

发表时间:2021-04-23 18:13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导读】本篇是一篇语文专业自考论文,所研究的方向是兼容并蓄 相得益彰,希望考生能够从中得到写作论文的灵感与方向。自考论文是自学考试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考生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摘要:本文通过阐释、比较等值和等效两派译论。归纳出它们的相同与相异之处。指出两派虽然立论截然不同,标准也取向不同,但指导实践时,却相同之处甚多,同远多于异。因此翻译时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针对不同读者群,取长补短,进行选择,亦或适当结合。

关键词:等值;等效;相异;相同

一、引言

翻译标准问题历来为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纵观古今中外各家译论,不难发现,不同的译论皆源于不同的标准定向。总的看来,对我国译界影响最大的要数等值和等效两派译论。

“等值”与“等效”在英文中使用同一个词,即equivalence,而译成汉语,“等值”“等效”虽大致一样,但细究起来却有微妙差别。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这两派译论,分析它们各自在翻译实践中所起的作用,找出二者最佳结合之点,使其各自能发挥最大优势。

二、何为等值?何为等效?

先来说一下等值翻译理论。前苏联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是这样表述的:“等值翻译就是所表达的原文思想内容完全准确,并在修辞上、作用上与原文保持一致。”他还讲道,“等值翻译就是复制原文形式的特点(如果语言条件许可的活)或创造在作用上与原文特点相符合的东西来表达原文特有的内容与形式间的关系。”这就是说,译文所用的语言材料,虽然在形式上常和原文各要素不相吻合,但所使用的语言准则却与原文相符,且能在整体上发挥同样的表现作用。费道罗夫为此对等值翻译提出了如下一些要求:译文表达方面和原文等值,译者所用的语言材料和文体与原文等值;思想内容方面,准确地表达原著,保持原著的艺术特点,亦即忠实地表达原文:要运用精确的本国语,反对逐字对译与损害祖国语言:要在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之中,或在整体和局部的联系之中,理解翻译的等值。

继费道罗夫之后,巴尔胡达罗夫对“等值翻译理论”做了深一步的阐释和补充。他给翻译下的定义是这样的: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后来他对这一定义又做了两点补充:广义上理解“原文内容”,不仅翻译出语言所指意义。还要翻译语言符号间的诸多关系。他认为,“等值”这一概念应理解为“带来同一信息”。“翻译等值这一概念指的不仅是传达原文中各语言成分的所指意义,而且是尽可能完整地传达原文所含的全部信息。”

在等值翻译理论日趋成熟之时,等效翻译理论则反其道而行之。它另辟蹊径,步上了翻译理论的前沿。此派译论的大师首推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

奈达有着丰富的圣经翻译经验,他从新的视角看待原语和译语,剖析翻译的实质,形成了体系完善的翻译新论。他是这样定义“翻译”的:“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要求的“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就是要求译文必须表达准确而流畅,使读者能够在轻松自然的阅读过程中分享原文信息,而不至于产生任何晦涩和歧义。他之所以如此苛求译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求得读者在在阅读译文和阅读原文时心灵上能产生基本一致的反应(其前提是译文与原文传达相同的信息,或者说具有相同的内容,译文受众与原文受众达到同样的理解)。亦即译者应尽量做到译文对译文接受者(the receptor)产生的全部作用或总体效果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产生的效果相等。

“等效翻译”的核心就是以读者阅读两种文字时的反应作为参照来进行翻译。翻译是就着文本进行的,而如何翻译、怎样译出最佳译文,那就全看译者的悟性与两种语言文字的修养水平了。

三、等值与等效的差异

通过上面对两种译论的简要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两者设定的目标是不同的。正如罗新璋所说:“等值是就原文说的,而等效是就读者而言的。所谓等值,并非绝对一致,做出某些牺牲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所谓等效,也应理解为可能范围内最接近原著的效果。”就是说,等值论以原文文本为中心,但也不是不问译文效果和文采:等效论以读者为依归,但也不是不顾原文本意和审美信息。

等值,就是对原文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分析,从音、形、义诸因素人手,把翻译看作是符号间的转换。而这种符际转换又表现为广义多层面多角度的对等。其理论基础乃是思维和语言的统一:转换包括了作品思想、艺术内容以及言语形式的等值,它要求转换后仍然具有尽可能相同的言语节奏、言语风格、言语韵味、言语美学的价值。等值翻译的内涵,还包括翻译过程与创作过程的对等,而这一对等又建立在文本对等的基础之上。众所周知,译文和原文不可能百分之百对等(数学意义上的全等),因为两种语言文字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某些不可译因素,这决定了翻译实践中可能出现等值量大小不一的译文,从而为译者提供了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竭力争取创造出最大等值译文的空间。这是等值翻译论的终极目标。

等效论则反其道而行之,抛开以往各种翻译理论以文本为中心展开的无休无止的争论,而把翻译作品(即翻译过程产生的产物)放到语言活动的真实世界中去考察,去验证,以两种读者的反应作为参照系来检验和品评译文的优劣。这里不存在绝对最佳译文,因为就译文读者而言,他们存在着个体之间在文化层次、语文水准和欣赏情趣诸多方面的差异。对待同一篇译文、同一部译著的评价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价迥异。

四、等值、等效相同点

无论等值还是等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交流,加强沟通。它们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套理论。两种理论都是以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融合其它学科理论不断发展而来的。

尽管两种理论构架于不同的参照系统,但若分析一下译者的翻译过程,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相同之处甚多。译者在翻译时,无论他以哪一种理论为指导,都不能无视文本和读者的任意一方。抛开原本,单纯追求译文读者的感受,势必会乱译、胡译,林舒的译作便是例子。相反,如果死抠原本,毫无读者观念,不考虑读者的接受力,不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一味刻板地追求语言形式上的一一对应,那就是“死译”、“硬译”。翻译就失去了其促进交流的作用,是不可能的。当前市面上有些商品的使用说明书就犯了这样的毛病——洋文全变成了汉字,可使读者看了人坠五里云中,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如前所述,等值、等效非尽善尽美,各有其不足。英国翻译理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试图将两种理论融合起来,各取其优,并且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这里不妨借鉴于他,做些探讨。

纽马克认为,翻译是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所以他按照语言的功能对文本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1、与语言的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相对应的是“表达型”文本,包括:(1)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 等严肃的富于想像的文学作品;(21权威性的声明;(3)自传、散文、私人通信:2,与语言的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相对应的是“信息型”文本,它涵盖科技、工商、经济等领域,其体裁包括教科书、报告、论文、备忘录、纪录等;3、与语言的召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相对应的是“召唤型”文本,包括说明书、宣传品、通俗小说(它的目的是卖书、娱人)。

根据这三种不同的文本类型及其功能,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粗略言之,“表达型”文本因其着意表达作者自己或己方的人生感受和价值观,宜采用“语义翻译”为主的翻译方法:“信息型”文本的主旨在于位读者提供有用信息,“召唤型”文本的作用在于使读者看过译文之后明白按照文本所属区行动,或者从中获得愉悦。所以这两种类型的文本适和采用“交际翻译”之法。

纽马克接下来阐释了他对翻译方法的见解,并将之分为两大类:

(1)注重原文:字对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

(2)着意译文:改译(adaptation),自由翻译(free translation),习语化翻译(idiomatic translation)

前面已经说到,翻译的首要目标是追求“等效”(equivalent effect)。纽马克认为,“等效”问题因文本类型的而异。他说:“‘等效’与其说是任何翻译的目的,还不如说是一种可取的结果”:又说“召唤型”文本宜采用“交际翻译”,只有对其中表达情感的那部分采用“等效”翻译才是可取的:至于“表达型”文本,与其采用“语义翻译”,不如采用“交际翻译”,惟其如此,取得“等效”方有可能,因为“语义翻译”,着眼于原文,译者主要考虑的是原文对自己产生的印象,而不是译文文本将给读者何种印象及其后果。他最后总结说,“等效”原则是一个重要的翻译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说,翻译任何类型的文本均可运用。

关于译品分析,纽马克同样认为要因文本而异。评价翻译的标准是相对的。因为“好的翻译能实现其意图”。译者在着手进行翻译时,不能仅仅眼睛盯着文本字面,而是必须弄清楚(也就是所谓破译)作者撰写的意图,即他为什么要写,为什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这样措辞而不那样措辞,等等,然后使用恰当的译出文将这种意图明白的体现出来。这就是说,译者必须力求达到与作者的思维意向一致,亦即意图的一致性。但隐含在文本字面背后的意图却是因文本不同而不同的。如果评论者不明此理,而用一种僵化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去分析、评判所有译文,显然是不恰当的。

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来看,他没有对两种翻译标准做出孰优孰劣的判决,而是对其加以梳理、分析。认为等值和等效可以也应当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文本为中心。依文本之不同,来选用等效或等值。

应当说,等效、等值在理论上今天都还不完善,尚未达到无懈可击的地步。因此应让二者优势互补,各自发挥所长,以求推动翻译理论的进步。

五、等值、等效兼容并蓄,相得益彰

上文已经对等值,等效两种理论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释,试图对它们做一些比较,指出它们之间只存在取向上的差异,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二者各具所长同时又各有所短。因此翻译时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针对不同读者群。需要进行选择,亦或适当结合。从一个角度来说,等值、等效对于翻译实践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纽马克说的“翻译无定规”,也就是这个意思。

辜正坤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对我国的翻译理论建构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翻译工作者应当摒弃门派、流派之见,拓宽眼界。多方吸取营养,吸收前辈的经验和当前最新眼界成果。大凡存在的理论必有其某些合理性,必须善于沙里淘金。公平地说。世界上不存在唯我独尊的翻译标准,也不存在亘古不变、放之四海皆准的翻译理论。翻译理论的架构应当是与时俱进、多层次,多角度的。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