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2018.4)《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于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A.价值规律理论
B.商品二因素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解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C正确。ABD本身无误,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C
【单选】(2013.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解析】当裁缝生产出来的上衣由自己穿时,即使裁缝为上衣付出了劳动,但上衣也只仅仅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只有当上衣由顾客穿时,上衣才同时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即对顾客而言,其为了获得上衣的使用价值而支付了上衣的价值;对裁缝而言,其为了实现上衣的价值而让渡出上衣的使用价值。A正确,B错误。C中的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劳动,只有当一个生产者生产的物品通过交易被他人购买或消费时,该生产者劳动中的抽象劳动才会凝结成为价值并通过交易表现出来,因此,当上衣为裁缝自己穿时,其劳动只表现为具体劳动,C错误。D中的社会劳动是相对于私人劳动而言的。当裁缝生产的上衣被顾客穿时,则意味着裁缝的私人劳动转化为了社会劳动;而当裁缝生产的上衣由其自己穿时,则裁缝的私人劳动就没有转化为社会劳动,而仅仅是私人劳动。D错误。
【答案】A
【多选】(2015.19)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
A.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B.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C.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D.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
【解析】马克思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按其历史作用的大小,又可分为“历史人物”和“普通个人”。而在历史发展中起积极的、进步的作用的个人往往被称作“杰出人物”。唯物史观主张分析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产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性现象,只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虽然也能使具体历史事件的外貌或某些后果改变,但终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B错误,C正确。再者,杰出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杰出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D正确。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杰出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杰出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无视杰出人物的历史局限性,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历史人物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历史人物也是不可取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然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A正确。
【答案】ACD
【多选】(2014.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
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解析】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有如下原理:唯物史观主张在考察个人的历史作用时,要具体分析个人及其作用的性质、大小。有的人作用大些,可称为“历史人物”,有的人作用小些,可称为“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有些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这些人物又可称为“杰出个人”,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B错误。个人在历史中都或大或小起着一定的作用,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就每一个人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不能由此得出“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C错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合力”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2页。)AD正确。
【答案】AD
【多选】(2013.18)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解析】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所谓“历史范畴”就是说它在历史演变中随时间和时代的变化,其内涵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但无论怎么变,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ABD正确。C认为人民群众“任何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显然是一个错误选项,一是它的结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民群众概念内涵的界定相背,因为B说明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都属于人民群众范畴,如处于上升时期的某些剥削阶级,在历史发展中就起过进步作用。二是它的判断与实际历史状况不符,如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那些坚持抗日的阶级和阶层,都可以说属于那个阶段的“人民群众”范畴。
【答案】ABD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