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
简答题
1.
信息共享涉及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答:信息共享涉及的技术有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标准化、信息定位和描述技术、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数据、系统和环境的异构是影响信息共享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始终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信息安全访问、信息加密以及版权保护等技术也是信息共享中的关键技术。
2.
信息采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定向采集法。
(2)定题采集法。
(3)定点采集法。
(4)主动采集法。
(5)跟踪采集法。
(6)社交采集法。
(7)现场采集法。
(8)委托采集法。
(9)间谍采集法。
3.
什么是信息采集?
答:所谓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4.
分析信息源的目的是什么?
答:分析信息源的目的在于明确信息采集的方向,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度直接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5.
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采集到满足需求的信息,在采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下七个原则。
(1) 目的性原则。信息采集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又称针对性)。
(2) 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是指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尽可能全面地采集符合需求的信息。重点注意需求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及时性原则。所采集到的信息能够反映当前社会活动的现状,也包括别人未发现和未使用过的独具特色的信息,以及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事物个性的信息。
(4) 经济性原则。采集的信息不一定是越全越好,要根据设计的精度要求采集相应数量的信息,同时,还应该注意优先选用较经济的载体形式。
(5) 计划性原则。采集信息时,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照顾未来的发展;既要广辟信息来源,又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6) 可靠性原则。信息采集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去伪存真,深入细致地了解信息资源的可靠程度。
(7) 预见性原则。采集信息时既要着眼于现实需求,也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善于发现新动向,随时了解未来趋势,采集那些对将来发展有指导作用的预测性信息。
6.
信息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信息分类的具体方法包括地区分类法、时间分类法、内容分类法、主题分类法、以及综合分类法。
7.
信息分析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信息分析工作中较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1) 综合法。
(2) 对比法。
(3) 相关法。
(4) 因果法。
8.
信息分析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信息分析工作中较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
(1) 文献计量分析法。
(2) 插值法。
(3) 回归分析法。
(4) 决策分析法。
(5) 预测分析法。
9.
什么是数据挖掘?
答: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10.
常用的数据挖掘和技术包括什么?
答: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和技术手段有:
(1) 关联分析,即利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2) 决策树。以树型结构表示分类或决策集合,产生规则和发现规律,寻找数据库中具有最大信息量的字段,建立决策树的一个人工智能和识别技术。
(3) 粗糙集。一种研究不完整、不确定知识和数据的表达、学习和归纳的理论方法。
(4) 人工神经网络。仿照生理神经网络结构的非线形预测模型,通过学习进行模式识别。
(5) 遗传算法。基于进化理论,并采用遗传结合、遗传变异以及自然选择等设计方法的优化技术。
(6) 归纳学习。从大量的经验数据中归纳抽取出一般的规则和模式。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