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动机的特点:
(1)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2)在动机的支配下,个体的行为将 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3)动机引发某种活动出现后,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挥其作用,即维持己引起 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4)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是一个中间变量,无法直接观察。
22.人的需要的特点:
(1)需要内容4对象的多样性4复杂性;(2)需要4个体生存发展的相关性;(3)人类需要的共性4个别差异性;(4)人 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不同社会形态以及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是不同的。
23.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1)激励的原则:从宏观和微观管理来看,激励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②因人而异的原 则;③奖惩幅度大小适宜的原则;④公平性与效益结合的原则;⑤奖励的导向性原则。(2)激励的具体方法:①内在激励方式。②外在激励方式:直接的薪酬;间接的薪酬;非财务的酬赏。
2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启示与不足:
(1)需要层次理论的启示:①需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我们对人类行为动机的研究,以便揭示人的行为被激励的规律。
他把人的生理需要作为正常需要基础,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需要的观点。③他强调需要与动机在人类行为中 的作用,有别于“本能论”与行为主义“机械论”观点。④马斯洛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考察人的本质,提出自我实现的积 极人性观点与人格特征,以及自我实现的途径,这对于现代企业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⑤其社交、尊重、求职、审美等需要对白领阶层与知识型员工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动力和激励要素。(2)需要层次理论的 不足:①他把自我实现看成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完全否认人的社会存在对人的成长有决定性影响,否定社会化进程 在人的自我实现中的作用,这正是他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局限性。②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
25.双因素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
(1)企业应重视保健因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保健环境4条件,可以消除负而情绪,提岛员工的激励水平; (2)有效的管理应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多采用工作丰富化、自主性、挑战性、成就与创造性等方式,能使工作本身成为一种强有力 的激励因素。(3)要使工资与奖金分开,两者都成为激励因素。
26.强化管理的原则及应用应该注意的事项:
(1)强化管理的原则:①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因人而异的原则。②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与强化的原则。3.及时反馈的原则。④不固定时间、频率、间隔的强化原则。⑤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的原则。(2)强化管理的实际应 用,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有效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应注意:①应以正强化为主。②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 段要慎重。③注意强化的时效性。④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⑤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27.工作满意度提升策略:
一般来说,提高工作满意度可以减少心理压力、提高工作与管理绩效、降低员工的缺勤率和离职率。提升工作满意度的 主要方法和策略有如下几种:(1)从领导者、管理者及员丄自身进行自主选择,使工作变动有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2)给予公平的激励报酬、福利和普升的机会;(3)从兴趣、技术4能力的角度将人和丄作进行有效匹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促进成长发展;(4)鼓励员工参设汁工作,使工作坏境、条件、工作关系、工作木身变得有吸引力和创造性, 进而使员工得到更高的兴奋和满意度。
28.心理契约的科学化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1)明确组织与员工双方的期望要求和条件。(2)双方应有充分诚意与信任感,要相信与理解对方。(3)要坚持与组织 与员工双方相互盈利的原则,大家都有快乐情绪。(4)坚持利益、责任与义务平衡,长期与短期心理契约相结合。(5) 做到感情化管理,重视员工三种心理目标(个人生存目标、社会关系目标与自我发展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平衡和谐发展。
29.组织承诺对管理的启示作用:
(1)促进管理者感情投入、关心与爱戴员工,利于实现员工第一的人性化管理。(2)使管理者与员工更加重视组织内部 的职业生涯管理,重视对员工、管理者进行以价值观为基础的职业指导和发展培训,支持员工、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成 长与自我实现。(3)充分信任员工、下属,确保组织的开放、民主与公平。(4) 了解管理者、员工对组织承诺的状况。(5)营造组织成员(管理者与员工)和谐的归属感、团队感、社区感。(6)提升组织和员工之间的组织承诺和忠诚管理水平。
30.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的缓解:
(1)改变产生职业倦怠的应激源:管理者要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本关怀,营造宽松的环境与和谐组织气氛。(2)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自我的应激能力: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帮助他们提升认识自我的水平,寻求合适的 应对倦怠与心理压力的方式。(3)重视情商管理,建立EAP系统,开展员工帮助计划。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