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中国传统天文学:中国传统天文学就是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两方面的知识与研究。
142.历法:历法就是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分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王种。
143.阴历: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个月为一年。
144阳历: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145.阴阳历:阴阳历(亦称阴阳合历,夏历)以且球统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但设置润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跟太阳年的平均天数相符合。
146.十二时辰:十二时辰是以太阳南中为正中点,一个昼夜分为十二等分,每一时辰为两个小时,如子时是夜间十一时至凌晨一时。这十二时辰以地支命名。
147.本草之学:本草之学就是中国古代的药学。主要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采集,加工和保存等知识。63.传统算学:我国传统算学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148.析字:是利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机智巧妙的表达方式。
149.七巧板:七巧板是汉族民间智力玩具,从唐代流传至今不衰。是将一正方形板切割为五个小勾股形板的块状玩具,可以拼接成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桥船等形状,可以阐明若干几何原理。
150.制度文化: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151.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152.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君主专制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
153.三公九卿:秦朗统一之后,建立起来的中央官吏系统。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有九卿(太常,朗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分理中央事务。
154.三省六部制:隋唐以后,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等政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为行政事务的职能管理机构,六部隶属于尚书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成熟。
155.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系列变动,土地兼并战争到处发生。在大国吞并小国之后,征服者大都将小国变成县郡,以隶属于自己的行政系统之下。这种郡县制在战国时代,已成为各国国内一般行政区划。秦汉时期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建立起天下一统的王权体制,君主集权达到空前的高度。
156.科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157,察举制: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可以向皇帝举荐贤士。这种由地主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它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158.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制度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人士,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九品中正制从其本质上看,同样维护的是土族的利益。
159.回文:是指掉换词的排列顺序,正读,倒读都能成文的修辞格。
160.字谜:是谜语的一个门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利用离合字形的方式来作字谜的谜面。
161.明经科:在于察举通晓儒家经典的人才,东汉开始设置。隋唐以后,汉代察举考试中强调的儒家经学仍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162.诗赋取士:唐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视的进士科,进士试主要是诗文,是一种文学考试,因此唐代崇尚文学成为一代风气。在诗赋取士的利益驱动下,唐人创作热情高涨,唐诗时代的形成与科举制度有相当的关系。
163.行卷:唐代的科举考试没有后代那样严格,考前的举荐相当重要。为了获得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的赏识与推荐,士子们在应试前,带着自己平时所作的诗文投献给名公巨卿,这种诗文称为“行卷”。
164.法律制度:是由国家统治者为协调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秩序而创制出来的带有强制性的制度规范。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