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二
发表时间:2019-02-13 11:55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2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2.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学术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3.中和之美: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24.谚文:古代朝鲜仿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
25.“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主张,即复返儒家心性学之“本”,开出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之“新”。
26.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27.阴阳家:阴阳家以张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28.重农主义:它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其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念把农业视为“本”,把工商业视为“末”。它使秦国获得了统一的成功,在西汉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29.庙会:我国从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贸易活动成为庙市,后来发张成为庙会。
30.鬼魂崇拜:是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迷信。其主要内容有: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迷信灵魂有超人的能力;把人的生活和社会关系附加给幻想的鬼混世界。
31.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32.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33.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34.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3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3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3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38.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39.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40.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