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重点串讲五

发表时间:2019-01-24 14:32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多选
1.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2.在自然科学方面有(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
3.在社会科学方面有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
4.环境法的三项任务:(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增长)
5.环境法法律关系的特征:(环境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具有广泛性)
6.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环境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7.西方国家早期的环境立法,主要针对当时的环境污染,即(大气)和(水)的污染.
8.环境法是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其基本的依据和标志是:(第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其所调整的明确的,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第二,我国近年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发展很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已经形成.
9.<<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将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归纳为如下六类:1)"物物相关"律.2)"相生相克"律.3)"能流物复"律.4)"负载定额"律.5)"协调稳定"律.6)"时空有宜"律.
10.环境管理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2)区域性原则.3)预测性原则.4)规划和协调原则.
11.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同步发展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是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作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人们简称之为三项建设三同步和三统一)
12.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要执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
13.总体规划(如城市的性质,城市的规模,城市各项建设的总布局,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目标和重大工程措施).
14.对于污染严重又不能治理的企业,要有计划地实行(关,停,并,转,迁).
15.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
16.按自然资源的?可分为(土地资源所有权,森林资源所有权,水资源所有权,草原资源所有权,矿产资源所有权,野生动植物资源所有权等.)17.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下列方式:1)法定取得.2)天然孳息.3)开发利用取得.18.按自然资源的归属分,可以分为(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和集体所有自然资源使用权.)
19.按使用权的有期限使用权可分为(次数性使用权,阶段性使用权,终身性使用权.)
20.引起自然资源使用权终止的主要原因:1)自然原因.2)开发利用.3)因期限届满.4)因闲置或弃置抛荒.5)是非法使用或转让而被强制终止.6)是因主体消灭.
21.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规划,其内容各不相同.但通常都要包括(规划的现实基础,规划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和分期,分类目标及其分项指标,为现实目标而要采取的主要政策和措施等)
22.根据调查任务不同,分自然资源数量调查,质量调查,开发利用条件调查.
23.根据调查方法不同分(自然资源实地调查和自然资源遥感调查.)
24.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因各个国家和地区具体情况的不同,其采用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则是(既收税,又收费)
25.自然资源费大体可分为:1)开发使用费.2)补偿费.3)保护管理费.4)惩罚性收费.
26法律责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工职人员,和公民.)
27.<<环境保护法>>规定了(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令停业,)关闭五种.
28.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特别是在因公害引起的民事责任中,应该在立法的改进,救济方式上更多采用的预防性的责任形式:(1)排除危害.2)赔偿损失.)


单/多选
1.合理的工业布局应该注意:(1)适当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2)加强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3)大型项目的分布与选址,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4)严禁污染工业建在(居民稠密区)[城市上风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和(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
2.纳税人应纳的资源税,应当向应税产品的(开采)或者(生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
3.我国环境标准的三类:指(环境质量标准)(环境污染标准)和(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
4.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不可抗力)(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加害人的过失引起的)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