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4月自考《美学》章节知识六

发表时间:2019-01-24 11:41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五章

一、艺术与艺术作品
(一)定义的困难:
1、被“艺术”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
2、划定艺术的标准和规则,而这种变化是没有止境的。
3、“艺术”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 
4、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而这种规定;而这种规定又影响着“艺术”概念的内涵。
(二)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
1、从艺术起源角度定义
◆游戏说:代表人:康德、席勒、斯宾塞
主要观点: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评价:艺术与游戏的确有相通之处,这是“游戏说”的合理之处;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游戏给予人们的是纯粹的虚幻性,艺术则提供给我们深刻的真实性;游戏可以使我们沉浸在单纯的悠闲的快感中,艺术却能以其深邃而广阔的思想内涵,给我们以审美快感以外的人生启迪。
1、从艺术起源角度定义
◆集体无意识说:代表人:荣格
主要观点: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认为 “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艺术体现出人类群体的超越了时空界限的心灵。
评价:它揭示了艺术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内在联系。然而,并没有足够的生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根据;同时,这种理论抹煞了艺术家的个性,也是不符合艺术创造的实际的。
2、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的 
◆模仿说
代表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主要观点: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以再现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文艺可以说是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
评价:其合理性在于,把握到了艺术产生的源泉。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另一方面它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表现说 
代表人:康德 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
主要观点:表现说批评模仿说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
西方:“天才”论、“直觉”说、“心灵”说
中国: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
评价: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但是,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而仍然是片面的。
◆有意味的形式说
代表人:英国美学家贝尔
主要观点:
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
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
所谓“意味”,是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
评价: 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但完全脱离人类的具体实践,抽象地谈论审美情感,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符号说
代表人: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
主要观点: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
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表现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或情感的人的“生命形式”。
评价:把艺术的本质与人的符号本质联系起来,理论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但也因而把艺术本质非社会化、非历史化了。
3、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的
◆载道说
◆娱乐说
(三)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
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结论:艺术品是人工制品中一种审美的精神产品,它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四)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1、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所以:艺术品是创造意象世界,传达审美经验。
 
二、艺术品
(一)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1、物质实在层2、形式符号层 3、意象世界层4、意境超验层
(二)意象世界 
1、意象的界定
◆意象的结构: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分为“意”与“象”两个方面。
◆意象的生成:审美情感的发生喻示着主客体之间的融合,也便是意象的生成过程。 
(二)意象世界 
1、意象的界定
◆意象的主要类型 
仿象: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绘画
兴象:主体以客观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的契机,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特点为天然和隐蔽。
喻象: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
抽象: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书法、音乐
◆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2、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
◆虚拟性:意象一经物态化和物化进入艺术品中,便成为艺术意象,也就同时进入了非现实的层次。
◆感性:主体不需经过自觉的理性反思,仅凭感觉便可直接感知到意象的存在 。
◆想象性:想象性是审美意象的最重要特征,也是艺术品超越现实,具有虚拟性的内在原因。
◆情感性 :情感与“意”有密切联系,是艺术熔铸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三)意境
1、定义: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的本体意味境界中。
2、意境与意象
◆相通点:意境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它要求的亦是主客一体、物我合一的境界:二者均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主要区别:所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三、艺术的功能
(一)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
审美功能、娱乐消遣功能、认识功能、道德教育、宗教感化、思想启迪、政治宣传、心理平衡、社会干预、文化干预、商业广告十一种。
(二)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三)审美在艺术诸功能中的首要地位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