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学习中等学校教育学的作用与意义?(p2)
答:㈠帮助教育者正确把握中等教育的规律㈡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㈣推进学校教育学的发展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多p4~10)
答:㈠教育学的萌芽阶段㈡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㈢教育学的体系化阶段㈣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3、为什么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形成在17世纪才出现?
答:背景: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独立出现是近代的事。17~19世纪,是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是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业生产,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
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资产阶级教育家积极研究教育理论,并投身教育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主张。洛克对如何培养年轻的绅士提出了系统的建议。卢梭用小说的形式抒发了其憧憬的教育理想。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都在从事着实际的教育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他们不断地总结教育经验,形成了一些教育学著作,使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教育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答: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狭义教育仅指通过专门组织的教育机构所进行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5、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征。(P18)
答:第一,教育活动具有目的性。第二,教育活动具有实践性。第三,教育活动的双边性。第四,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介、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要素。第五,教育的多功能性。(教育的多功能性可能从两个层次上体现出来,一是在教育内部,另一个层次是从教育的外部来看。)
6、中学教育的基础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答:一是为成长为合格劳动者打基础。二是为接受高一级的学校教育打基础。三是为个人的终身学习打基础。
7、论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辩证关系如何?(P25)
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并非绝对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相对性是两者复杂关系的表现之一。其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该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
8、现代的教育形态有自己新的特点。
答:①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对象不断扩大。③学校教育的科学化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④两种性质的现代教育。
*9、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39)
答: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所谓年龄特征,就是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在身心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点)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如印染技工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较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
*10、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答:①环境是人发展的重要条件。②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不能起决定作用。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