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20世纪欧美文学史》章节总结十五
发表时间:2018-12-21 10:05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三章 30至50年代初期文学
1.了解与识记:30至50年代初期苏联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作品;
答: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安娜。阿赫玛托娃《车前草》《公元1921》《安魂曲》《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飞逝光阴》;
布尔加科夫《不祥的蛋》《狗心》《白卫军》《大师与玛格丽特》;
左琴科《山羊》《感伤的故事》《一本浅蓝色的书》《日出之前》《猴子奇遇记》
肖洛霍夫的主要作品;
答:早期,中短篇和特写为主,有《顿河的故事》《浅蓝的原野》
1926年开始,肖洛霍夫开始写作《静静的顿河》,1940年完成。
1930年,开始创作《被开垦的处女地》;
1956到1957之间发表《人的命运》
《人的命运》的独特意义。
答:人在战争中的艰难经历,战争给人的命运所造成的悲剧,这是作品所表现的主要东西,小说与其说是描写战争,不如说是回味战争。作品中更多的是关于战争的感受,是关于战争和人的命运的关系的深刻思考,是对于给人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战争的强烈控诉。
作品的提名本身就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含义。
2.掌握:日丹诺夫主义对二战结束后苏联文学的有害影响;
答:第一,导致大批的作家艺术家遭到迫害,文坛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第二,导致“无冲突论”的泛滥,直接催生了一批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作品。他们共同特点是粉饰现实,掩盖社会矛盾,内容空洞,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明显。
《大师与玛格丽特》的独特艺术形式;
答:作品继承了偶罗斯和欧洲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新经验,如讽刺特色,显示出对果戈里、谢德林手法的继承,玛格丽特为见到大师而答应听从沃兰德一伙人的使唤的情节,在形式上颇类似于浮士德在灵魂出卖给魔鬼;他出现于撒旦的盛大舞会上,众多已逝历史人物的亡魂在这里路面的情景,则令人想起但丁《神曲》中“地狱”“炼狱”的场面。博采众长而熔铸一新,使这部长篇小说当之无愧地进入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行列。
《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二部的不同风格。
答:第一部主要通过一个接一个的群众场面描写,反映30年代急速变化的现实,充满集体化运动时期暴风骤雨般的紧张气氛和革命激情,主要人物的性格大都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的特色和当时的社会矛盾。第二部着重表现的是50年代中期以后大力提倡的人道主义精神,情节的发展趋于缓慢,个人生活史的叙述明显增多,抒情气氛大大加强,社会历史的矛盾往往经由伦理道德的冲突表现出来。
3.掌握与运用:葛利高里这一形象的性格、命运及其意义;
答:葛利高里两度参加红军,三次投身哥萨克叛乱,七徘徊动摇是十分明显的。他的徘徊和动摇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个人原因。
作品通过格里高利这一艺术形象,真实的反映了哥萨克在十月革命前后的动荡的历史年代的悲剧性命运,表现了哥萨克的本质特征,作品还经由这一形象初级那一非常时代的复杂史实,不回避红军的偏激情绪和过火行为,又使得这一艺术形象戴上了悲剧主人公的某种悲壮色彩。
4.《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答:1、这部作品内容丰富,结构庞大,人物众多,既生动地再现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这一整个历史时代的风云变幻,又深刻地反映了人在历史运动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具有一种悲剧史诗艺术风格。
2、作家坚持现实主义原则,而且是一种情形、严格、冷峻的现实主义,干预“直书全部的真实”不回避种种冲突、矛盾、失误和残酷可怕的场面,显示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的非凡胆识。
3、作品中主要人物刻画得颇为成功。特别是葛利高里这一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力避脸谱化、概念化,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致力于完整地揭示出他在颠簸动荡的人生中始终在那个充满着矛盾的心理状态和痛苦的精神斗争,突出了他的独特的个性,使这一形象性格鲜明,跃然纸上。
4、小说对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哥萨克人的劳动、爱情和日常生活的描写,对优美的顿河草原风光的描绘,对哥萨克人特有的风趣语言的运用等等,都显示出肖洛霍夫接触的艺术才能。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