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20世纪欧美文学史》知识串讲十八
发表时间:2018-12-20 10:57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二节 奥地利和瑞士德语文学
1、二十世纪初的奥地利文学概况:
(1)阿图 施尼茨勒的剧本和小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匈帝国享乐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德语文学中较早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心理分析和内心独白的作家。剧本有《阿纳托尔》《轮舞》《遥远的国度》,小说有《古斯特少尉》《自由之路》《艾尔择小姐》。
(2)霍夫曼 斯塔尔是维也纳神童,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追求优美典雅的风格,富有寓意和象征意义,在内容上脱离现实,表现抽象的生与死、苦与乐的矛盾,以及探讨生命中的各种问题。作品《诗选》,剧本《傻子与死神》《埃勒克特拉》《每一个人》。
(3)此外,重要的作品还有:克劳斯的文学批评和大型戏剧《人类的末日》(写一战),穆齐尔德长篇《没有个性的人》,布罗特的三部曲《梦游者》,罗特的长篇《拉德茨基进行曲》和《先王墓室》,这些作品或抨击帝国主义战争,或揭露奥地利官场的腐败和社会弊端,或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现存秩序持否定态度,或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没落发出悼亡的哀叹,在世界文坛有相当影响。
2、二战后的奥地利文学:
(1)多德勒尔的长篇《斯特鲁德霍夫梯到》和《恶魔》展现了20世纪初奥地利的社会生活画面,被誉为“奥地利编年史”。 卡内蒂流亡英国,战后创作了创作了许多作品探讨生死、权利和群众的关系。还有弗里德、灿德、戏剧家恩哈德。
(2)斯特凡 茨威格
作品有《三大师》(包括《巴尔扎克传》《狄更斯传》《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罗曼 罗兰》、《精神疗法》等众多人物传记,还有大量中短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马来狂人》等。其中短篇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擅借助心理分析揭示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狂躁的心》(1938年)是他的唯一的长篇。《象棋的故事》讲述了两个象棋大师(世界冠军和B博士)在一条船上的奇遇和对弈。反映了纳粹对人所造成的精神摧残。
3、二十世纪初,瑞士的德语作家在作品中反映社会变革,表现不安、忧虑的时代特征,出现了一些关心政治、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作家,如雅各布 比雷尔、迈因拉德;还有一部分属于社会边缘的创作者,生活贫苦,甚至是精神病人,如罗伯特 瓦尔泽、阿尔宾 措林格尔。战后至50年代的瑞士文学主要是保持和发展瑞士的传统文化。
二战后,有两个世界级的作家:
(1)马克思 弗里施:他的作品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从爱情、死亡、道德等各个方面表现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他冷静地观察着自己所有的阶层,并加以深刻全面表现。 以1945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45年前,表现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渴望和追求,反对环境对人的束缚,如首部小说《尤尔根 莱因哈特,一次决定命运的夏日旅行》。45年后,他将个人主题和社会主图相联系,作品以冷峻的态度批判以生活水准代替生活意义的社会观念,批判个体意识在社会意识里的削弱和丧失,如剧本《他们又唱了》《安道尔》《毕德曼先生和纵火观》和小说《技术人法贝尔》《蓝髯骑士》。他的小说还深刻揭示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客观之间的矛盾,代表作《施蒂勒》。
(2)弗里德里希 迪伦马特:认为世界已沦落混乱不堪的境地,改造已不可能,个体要在这样的社会里保持自己的正直本质和人道主义精神。《罗慕路斯大帝》用发生在罗马时代的故事批判了强权政治和狭隘的爱国主义,探讨了人道和正义如何推动历史的进程,引起强烈反响,一举成名。
他认为混乱的世界只能用怪诞、扭曲的方式加以表现,为了达到揭示世界本质的目的,迪伦马特善于在剧作中运用偶然事件,即怪诞又合理的偶然事件的产生被称为“即兴奇想”(迪伦马特的主要创作特色),如《天使来到巴比伦》《老妇还乡》《物理学家》。
迪伦马特对世界的看法和荒诞派戏剧家非常接近,但在表现这个荒诞世界时,他是现实的,其剧本有生动的情节,有典型人物的生活塑造,也有精彩的戏剧语言,使得他的作品更易于被观众接受,让观众在欣赏怪诞、可笑、荒唐的喜剧情节时产生联想和思考。还有推理小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嫌疑》,而戏剧《老夫还乡》使他成为世界级戏剧家。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