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讲解十

发表时间:2018-12-18 11:31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第十章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一、阶级的起源和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1)阶级的起源(简言之:物质利益的对立):1、原始社会后期有了剩余产品,使一部分占有他人和集体的劳动成为可能;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以血缘联系为纽带的氏族制度的瓦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
(2)阶级的实质:经济上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掠夺。
列宁关于什么是阶级的论述。
*判断阶级关系的标志;阶级是一个经济实体,由经济原因引起,同时具有多方面特征;阶级和等级、阶层
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除原始社会外,到目前为止,社会的经济结构总是体现为阶级结构。
列宁关于阶级的科学定义,阶级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经济实体,阶级和等级、阶层的区别与联系。
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主要途径。
阶级结构。特定的经济结构产生特定的阶级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反映。
二、阶级斗争及其历史作用
阶级斗争[class struggle] ,即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阶级斗争的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理论斗争。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社会革命。
社会形态的转变;先进对落后的斗争。

点击下载查看完整版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