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协调信用管理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与外部的关系?信用管理部门和销售部门关系:存在矛盾,可通过明确各自目标、双重考核指标,设立部门间协调工作的操作指南和培训制度等形式使两部门的人员相互交流,互通信息。
与财务部门:在财务数据上存在关系,但分期目标可能不一致,甚至冲突,应好好沟通。与生产部门存在单项关系,向采购部门提供各供应商的信用情况,与外部联系获得客户的信用信息及对本部门管理工作在技术和法律上进行支持和指导。
2.确定信用期限时,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市场份额;销售商从其他供应商处取得的信用期限;资金融通的便利性和成本大小;市场特征;利润率;竞争压力;购买者拥有货物的时间;客户的财务状况和提供付款期间的风险;季节因素和促销手段;产品生产时间长短、企业销售政策、产品类型等。
3.商业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客户的履约能力出现问题: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客户破产;客户履约意愿出现问题:贸易纠纷,有意占用对方资金,蓄意欺诈;其他风险:国家风险,行业风险。
4.从客户和授信企业自身两方面分析逾期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 客户方面:办事粗心或低效;暂时缺乏资金;商业欺诈;财务管理不力;侥幸心理;突然迁址、在付款条件上作文章等。授信企业方面:没有科学的信用管理设计;与客户的沟通障碍;赊销协议欠妥。
5.导致过度授信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避免过度授信?内部原因:信用管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而犯错误;部分资料过时或不足;应收帐款数据没有根据所开出的发票或收到的货款及时更新;企业信用资料管理不善;对于紧急订单没有进行信用考察和批准就发货;没有充分利用打电话催促客户付款等。外部原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经营压力大;国内市场不成熟。从惬意内部做起,制定合理有效的信用政策并严格执行,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向企业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
6.什么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激进型的信用政策?
企业缺乏现金或短期内有大笔债务到期,需要企业尽快把产品销售出去;企业存货数量异常庞大;企业产品市场缩小,市场份额下降;企业为新产品开辟市场;单件商品利润可观;企业厂房规模大、制造费用高,必须维持高销量才能避免损失;企业次年计划改变产品式样或设计;总体商业状况良好;企业销售旺季已接近尾声,而财务状况不足以维持结转入下年的存货。
7.什么是现金流量表?如何分析现金流量表?
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分析现金流量的内部结构,即经营、投资、筹资三者对现金净流量的贡献。通过比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将两期以上的报表予以并列比较,进行趋势分析。
8.企业应如何对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管理?
确定客户签署“收获确认单”;及时与客户沟通;做好应收帐款的跟踪监控工作;培养客户正常付款的习惯;及时调整客户的信用额度;满足应收帐款收现保证率;在合同即将到期前提醒客户付款;认真对待应收帐款的帐龄;不断完善收帐政策;利用计算机网络,防止欠款单位避债购货。
9.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过分追求销售额增长,忽视信用管理;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缺乏专门的训练;客户资信方面资料缺乏;回避使用信用工具。对策: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充分认识信用管理重要性;设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正确实施角色定位;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重视资信管理;加强应收帐款管理。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