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 手机版 网站地图 NEWS自考

15755063059

自考咨询: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2019年1月自考《临床心理学》论述题

发表时间:2018-12-07 16:09 来源:未知 作者:江苏自考网小编
论述


1.比较动力学模型和行为模型?
1、对心理障碍的理解不同
①动力学模型认为早年的经历,压抑,焦虑,潜意识②行为模型认为习惯习得
2、两者的治疗方式、理念不同
①动力学模型强调的是意识化作用②行为模型通过行为过程
3、两者目标不同
①动力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使那些受压抑的思想和感情转变为意识的东西来减轻病理上的症状②行为模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行为。
4、两者各自的侧重点、特点不同
①动力学模型的侧重点(动力学模型的特点)
首先,动力学的理论是建立在推论过程的基础上的,行为被解释为人格结构的基本面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动力学系统的特征;
其次,动力学理论特别强调智能过程,并把它看作是人类机能的最高等级;
第三,动力学的理论强调历史过程。心理障碍被认为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情形。
②行为模型的侧重点(行为模型的特点)
首先,强调可观察的过程;
其次,这种理论重点放在行为过程上,而不是思维和情感;
第三,行为主义者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与历史无关的进程上。

2. “科学家—实践者”培训模式的主要内容?
1、课程。学习一系列的基础课程,包括统计与研究设计、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发展心理学以及人格理论等。另外,临床心理学的学生们还要接受其他高级课程的培训,包括临床实践的基础以及处理实际临床问题的技巧等。
2、实习课程。实习的内容包括评估,治疗,会谈,甚至包括对学校官员,社区机构,以及工业企业等的咨询方法。
3、研究。该模式要求学生具备研究能力,并积极参加研究项目。
4、实习。实习是所有培训程序中都包括的重要成分,它是学生们以前的临床课程和实习课程的极点。
5、合格考试。大多数的临床培训程序都要求学生通过及格考试。这是一种笔试,形式上可能因校而异。

3. 如何注意会谈中提问的技巧?
会谈中的提问方式如果运用得好,也可以促进会谈的顺利进行,并且也能降低受谈者的焦虑。
(1)逐步缩小问题的范围。在会谈开始时,会谈者使用开放式提问,首先提出范围较广的问题,然后逐步缩小问题的范围。这种技巧可以避免突然问及核心问题而使受谈者感到紧张、尴尬,不知如何回答是好。(2)逐步提问。即首先讨论与核心问题关系较小的问题,然后逐步将讨论的主题引向主要问题,最后才讨论会谈者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3)嵌入提问法。即会谈者把自己真正要问的问题放到一系列例行性提问中去,这样即使被问到难为情的事情,受谈者也会当做是例行性提问而不会产生太大的顾虑。
(4)带领式提问。有时候受谈者会担心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肯定回答会带来不利的后果。这时会谈者应采用带领式提问使对方觉得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并不是不好的,而是生活中普遍问题之一。
(5)按捺稍候提问法。即会谈者在倾听受谈者的叙述时,可能会联想到或发现一些可以进一步提问的内容。但为了保持会谈内容的连贯性或和谐的谈话气氛,会谈者最好按捺住这些提问等受谈者叙述完一个段落后再将这些问题提出。
(6)投射式提问。如果会谈中问题的内容牵涉到受谈者对某些人的评价或批评,这时若直接提问,往往会使受谈者感到难以启齿。这时会谈者可以采用投射式提问,以减轻对方的焦虑。

4. 确保和促进会谈流畅性的技巧?
(1)点头和使用过渡性语言。在会谈过程中,听者的点头动作表示他在倾听,而且也同意他所讲的内容。
(2)重复受谈者的某一段话或某几个字。这种重复表明会谈者已站在了受谈者一边,而且会谈者也可以在重复的同时考虑对方所讲内容的重要性。
(3)了解受谈者的感受和看法。不论是诊断性会谈还是治疗性会谈,都需要了解受谈者对某一刺激或事件的情绪反应和看法。
(4)对所讲内容进行概括。在会谈过程中会谈者应聚精会神于对方的谈话内容,了解其表层和深层含义以及隐藏其后的态度。
(5)感情移入。有时受谈者会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会谈者可以替受谈者讲出他的情绪感受。
(6)给予鼓励、安慰或保证。有些受谈者在谈了一段话后不知自己所讲的是否对治疗或诊断有用,他们也会用缺乏信心的眼光询问会谈者。
(7)反问。反问的谈话技巧可以激发受谈者的潜力。
(8)应付“沉默”的技巧。在会谈进程中经常会出现双方都沉默不语的现象,会谈者应对此进行适当的处理。

5. 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1)一般信息。心理评估报告的第一部分应注明实施评估者,以及被评估者的姓名、年龄、职业、婚姻及职业状况、住址等。同时注明实施评估的日期。
(2)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便于同行间的交流,在这一部分中要列出实施心理评估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3)实施的测验。问题提出之后,下一步要做的自然就是列出收集有关信息所用的程序,并根据评估的目的将测验进行分组。
(4)背景信息。在这一部分中应包括的背景信息包括病人目前的生活情境和具体的困扰因素。
(5)行为观察。在实施会谈或测验的过程中,应注意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那些与测验结果的解释和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行为,包括被评估者参与测验的愿望程度、注意的广度、测验中的停顿,以及不寻常的反应等。
(6)测验结果的解释。这是整个心理评估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即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和概念化,尽管前面的部分也很重要。首先要报告的是有关智力机能方面的测验结果。第二方面要报告的结果应该是认知机能,特别是当评估中包括人格测量时更应如此。在这一部分的最后可以报告被评估者的关系或与他人联系的模式。
(7)测验结果与生活历史的整合。心理评估报告不应写成一个一般性的结果描述,它应最大限度地体现被评估者的独特性。
(8)总结与建议。这是心理评估报告的结论部分。主要有小结、诊断、预言、建议。

6. 心理治疗的过程?
一、最初的接触。在治疗开始时应首先向病人介绍心理治疗门诊的情况及其所能提供的帮助,这有助于促进病人的合作愿望和态度。向病人解释心理治疗的时间安排。这时还应向病人说明几个有关的问题,如治疗者及门诊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收费情况、保密原则,以及如果病人同时存在医疗问题该如何处理等。
二、评估。如果病人同意按时前来应诊,就应安排一次或几次门诊时间对病人的问题进行评估。
三、治疗的目标。评估资料确定后,治疗者就可以和病人一起讨论病人问题的实质以及在治疗中需采取的措施。有些治疗者称这一阶段为治疗目标的协商阶段。
四、治疗的实施。当初步的治疗目标确定之后,治疗者就可以确定采用什么也的治疗形式,如个人中心治疗、行为治疗或精神分析治疗等。
五、治疗的终结、评估和随访。当治疗者开始确信病人已能够独立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就该讨论治疗终结的问题了。

7. 对待攻击性病人的处理原则?
1.对待攻击性的、具有威胁性的病人时绝不应表现出愤怒,因为这只会助长病人的恐惧并增加他们的敌意。病人的攻击性要么向外表达指向他人,要么向内表达指向自己。这时专业人员应表现除自信心和对病人的尊重。
2.有心理或情绪障碍并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应由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去处理,这些人应受过适当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应付心理障碍病人的能力和经验。另外,由于大多数病人都被看做是有危险的,他们都经受着极端的恐惧,因此及时平时最驯服的人,当他们面对挑逗性、威胁性以及攻击性情境时,也会发作。
3.专业人员应向他们提供保证和澄清作用,从而巩固人的内部资源,让他们自我克制。
4.在心理卫生专业人员与警察之间应建立一种密切、友好的关系,因而两组人员之间的信息和经验可以互相沟通和理解。

8. 对攻击性住院病人的干预?
1.预防。对住院病人攻击性进行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
2.工作人员的作用。病人会根据其他人对他们的期望做出反应。如果工作人员对病人的期望是他们能做出恰当的、非攻击性的行为,并且和病人分享这种能对行为负责的尊严,那么病人的行为也会适合这种期望的。
3.临床专家的作用。临床专家必须掌握有效的干预技巧去控制这种情境。4.医疗专家的作用。在攻击性行为发生后,应征询医疗和外科专家的意见,征求他们对护理人员的建议。

9. 自杀干预的策略?
1.倾听。任何一个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他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有人能倾听他所传达出的信息。
2.对于处于危机中的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评估。对任何自杀的想法都要认真对待。
3.接受所有的抱怨和情感。对于处于危机中的人的任何抱怨都不应轻视或忽视。
4.不要担心直接问及自杀。处于情绪危机中的人可能会隐约涉及自杀问题。
5.要特别注意那些很快反悔的人。处于危机中的人经常会因为讲出了自杀的念头而感到放松,并且容易错误地以为危机已过。
6.做他们的辩护者。他们生活中需要有坚定、具体的指导者。
7.充分利用合适的资源。每一个体都既有内部资源(个人的,心理的),又有外部资源(环境中的,家庭、朋友的)。
8.采取具体的行动。要让病人了解你已做好了必要的安排。
9.及时与专家商讨和咨询。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要及时与有关专家取得联系。
10.决不排斥或试图否认任何自杀念头的“合理性”。当有人谈到自杀时,决不能把这一问题看作是“操作性”的。
11.不要试图“大喝一声”就让试图自杀的人幡然悔悟。

10. 论述临床心理学中的个案研究?
临床治疗家们几乎总是分析个体,患者们则是在物理和社会背景中活动的个体。临床工作者往往把群体看作行动的背景或者是行为变化的一个工具,而个体才是最终的焦点。在临床心理学中大部分研究的应用是在个体水平上进行的。
(1)精确及系统的评估。所有有效的临床知识都建立在系统观察的基础上。
(2)重复测量。重复测量对个案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它与临床的规则是相符的。
(3)实验条件的详细说明。研究的结果是用语言来描述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如果语言描述本身就含糊不清,临床工作者就不能共享所获得的这种知识。
(4)重复。所有有效知识都应该是能重复的,临床科学中重复可以排除许多对正确性的威胁,所以个案设计都与重复有关。
(5)变异程度的确定。测量的范围应足够大和足够稳定以便我们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
(6)个案研究的实施及创造性使用。个案研究应是一个包括持续进行的收集临床信息和治疗活动交互作用的过程。当看到没有预料到的结果出现时,治疗者必须做好放弃以前决定的准备,并且让患者的数据作为治疗活动的导向。
 
 

报名电话:1575506305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温馨提示:如果关于"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及考试"问题不是很了解,还有什么疑问,请及时联系咨询老师:15755063059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

推荐阅读

扫码关注江苏自考攻略网公众号

tag

APP下载